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G.米德:从持续进行的社会过程或曰社会互动开始研究社会。乔治·赫伯特·布鲁默:(1)我们是根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我们对它采取的行动的;(2)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经历一种内部解释过程,“和自己对话”──为的是给这个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托马斯:如果人们把情景界定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一)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二)第二节对称性社会互动合作与竞争合作的分类竞争竞争发生的基本条件竞争方法的分类竞争的双重性冲突与调适早期在美华工与美国白人工人阶层的冲突在美华人为争取平等而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G.齐美尔:冲突是社会生活的精髓,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平和世仇,冲突和秩序是相互关联的。习惯的稳定和变革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永恒辨证规律。马克斯·韦伯:系统论述了社会的经济、政治与声望三方面存在的冲突与斗争,并提出对“权力资源”的争夺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源泉之一。达伦多夫:将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社会的“丑陋的面孔上”,即放在冲突的一面上。冲突的方式调适的方式第三节非对称性社会互动暗示暗示的类别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模仿电视和电影内容可以成为儿童模仿的重要对象模仿可以带来正面的社会效应塔德的模仿亚定律感染感染的相似性感染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第四节社会群体及其分类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的特点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群体大多数是以直接的、即时的接触为主次级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怎样的规模算是大群体,怎样的规模算是小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第五节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经过群体规范,这些商人在着装上都趋向统一群体规范的作用设想如果没有群体的规范,这样拥挤的人群在地铁站会发生什么问题?群体压力阿希与从众行为研究内聚与内耗:中国人的群体行为梁漱溟:“西洋人是有我的,中国人是不要我的。在母亲之于儿子,则其情若有儿子而无自己;在儿子之于母亲,则其情若有母亲而无自己;兄之于弟,弟之于兄,朋友之相与,都是为人可以不讦自己,屈己以从人的。他不分什么人我界限,不讲什么权力义务,所谓孝弟礼让之训,处处尚情而无我。”钱穆:“故西方有个人主义而中国无之。依中国观念,亦可谓先有家,乃有己。先有国,乃有家。先天下,乃始有国。先有一共通之大同,乃始有各别之小异。”许硠光:“中国缺少自发的非亲属组织,根植于中国人缺乏追根求源的热情。……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中国人像‘一盘散沙’。本书的读者会认识到,中国人并不总是处处都像‘一盘散沙’。在他们所关切的亲属和地方性组织的内部,他们相互粘附在一起就像最坚硬的粘土。而一旦对个人的要求超出他们对基本团体忠诚的限度,中国人就会暴露出‘散沙’的特点。”第六节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莫里诺与社会成员关系测量2024/11/4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人情、人伦、人缘: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伦,就是人际规范或人际秩序。这人际规范或人际秩序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情的规定,其外在形式是礼,而内在心理是仁。这种将人伦溶于人情之中的做法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缘或曰缘份指“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造成中国人重视“缘”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由于传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乡土社会,乡民们在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普遍感到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故而形成了很强的宿命观念;其二,自唐代以后佛教进入中国,其“因缘果报”之说以及前世、来世、轮回等宿命观念对中国人解释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缘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