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汽车保养与维护基础知识第一节汽车保养维护的运行材料使用技术一.燃油(一)汽油◆1、汽油的规格和牌号◆2、汽油选用原则及其注意事项☆汽油的选用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车用汽油使用注意事项:(4)汽车由平原驶入高原时,应换用低牌号汽油或适当推迟点火提前角,以免发动机发生过热,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而汽车由高原驶入平原时,应换用高牌号汽油或适当提前点火提前角,以免发动机发生爆震燃烧。(5)尽量不用不同牌号或不同用途的汽油进行掺兑使用,严禁与其他燃料掺和使用。以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6)不要使用长期存放的变质汽油。因为其结胶严重,辛烷值下降,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7)当燃油报警灯亮时,就要及时加油。因为油箱底部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杂质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尤其对电喷汽油机影响较大,会降低油泵、喷油器的使用寿命,也容易造成油路堵塞。(二)柴油◆1、柴油的牌号和规格◆2、柴油选用原则及其注意事项☆柴油的选用☆柴油使用的注意事项(三)汽车代用燃料二.发动机润滑油(一)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1、按使用性能(使用等级)分类◆2、按粘度分类(二)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注意事项◆1、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2)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①汽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②柴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3)粘度等级的选用对于新发动机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机油,以保证在使用期内正常磨合;而使用较久、磨损较大的发动机则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机油,以维持所需的机油压力,保证正常润滑。◆2、发动机使用润滑油注意事项用(4)定期定里程或按质更换润滑油及机油滤清器或滤芯。任何质量的润滑油,在使用中都会发生变化,到一定里程后,油的性能恶化,会给发动机带来危害,产生种种故障,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应结合使用条件定期换油或根据油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按质换油。发动机的磨屑、空气中的砂粒、尘埃等杂质经过油循环后,集中收集到机油滤清器内。所以,一般建议是结合换油时每换两次机油更换一次机油滤清器或滤芯。(5)掌握正确的油位检查方法,保持正常的油平面高度。机油油平面过低,油量不足会加速机油变质,而且发动机会因缺油而引发部件的异常磨损;相反油平面过高,油会从气缸和活塞的间隙等处窜人燃烧室,产生积炭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6)定期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以防止外界杂质带到润滑油中或因异常燃烧产生积炭等对润滑油和发动机产生危害。(7)防止水分渗入润滑油。水分会使润滑油乳化变质,将降低甚至丧失润滑油的使用性能,这将对发动机的危害极大。因此,日常维护时机油加注孔盖要盖好,并检查油质中是否含有水分。(8)换油应在发动机温度较高时进行,同时应尽量将废油放干净。废油应集中处理,不可随意倾倒,污染环境。(9)有些车辆配有专用润滑油,建议使用专用润滑油。这些专用润滑油是汽车制造厂针对相应车型的发动机工作性能而与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对于该车型润滑油使用性能更加良好。(10)若发动机运行中发现机油报警灯亮,应立即将车开到安全地带将发动机熄火,检查原因或寻求援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行车。尽可能在车上备有一些机油,以便发动机机油缺少时尽快补充。三.润滑脂(一)润滑脂的分类(二)润滑脂的选用与注意事项◆1、润滑脂的选用◆2、使用注意事项四.齿轮油(一)齿轮油的分类◆1、按使用性能分类(二)齿轮油的选用与注意事项◆1、齿轮油的选用◆2、齿轮油使用注意事项五.液力传动油(一)液力传动油的分类(二)液力传动油的选用与注意事项◆1、液力传动油的选用◆2、液力传动油使用注意事项六.液压油(一)液压油的分类(二)液压油的使用注意事项七.制动液(一)制动液的分类(二)制动液的选用和注意事项◆1、制动液选用(4)更换不同品牌或不同级别的制动液时,应用新的制动液清洗一次。不得用汽油、煤油等清洗,还要防止水分和各种杂质混入。(5)若车辆出现制动过软,连续踩几脚才有制动时,应及时检查制动液液面高度是否合适,并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排气。(6)合成型制动液型号很多,颜色各异,选用时必须注意其质量指标中的使用温度范围,常温和低温下的粘度、有无沉淀和异味。(7)制动液应密封存放,车辆上制动液油壶盖应盖好,以防制动液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降低沸点。(8)制动液对车辆漆面有一定的腐蚀性,检查或更换制动液时,应注意别溅到车上或身上,若不慎溅到车上或身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9)行车中若发现制动液位报警灯闪烁时,应及时检查制动液面是否正常。液面若过低,应及时补充同级同牌的制动液。为此,车上尽量备有制动液。八.防冻冷却液(一)防冻冷却液的分类(二)防冻冷却液的选用和注意事项◆1、冷却液的选用◆2、冷却液使用注意事项(8)不同牌号的防冻液不能混装混用,以免起化学反应,破坏各自的综合防腐能力,用剩后的防冻液应在容器上注明名称,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