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docx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1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教学计划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制订本组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进度安排时间内容主备课人1—3周结束上册内容4—5周人口的.变化陈星明6—7周城市与城市化康小茹8—10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黄承华11周期中考试与讲评试卷12—14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杨荷辉15—16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刘春明17—18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黄香政二、集体备课要求1、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备人,每2周一次学校例会后在高一309室备课组活动;2、主备课人在集体备课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做到备考点、备教材、备练习、备教法,了解学生缺陷;3、主备课人要重点阐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备课组活动时提出教学设计内容、思路和练习,备课组成员对其进行研讨,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4、每位备课组成员负责一章教学内容的备课任务,并形成文字教案,提前2天分发到每位备课组成员。三、考试出题人安排出题人审题人第一次月考黄香政陈星明第二次月考杨荷辉刘春明期中考试黄承华康小茹第四次月考陈星明杨荷辉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教者:时常武毛丽菊日期:2006年2月13日课程安排:周次章节课时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第二周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2第三周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2第四周第二章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2第五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第六周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2第七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2第八周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第九周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第十周复习第一章到第三章内容2第十一周期中考试第十二周五一假期第十三周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2第十四周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2第十五周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第十六周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2第十七周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第十八周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2第十九周期终复习2第二十周期终考试实施过程: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教学目的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二、重点、难点分析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2、人口迁移的形式和原因3、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三、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2、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3、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教学目的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重点、难点分析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城市内部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4、城市化所要经历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市区,你选择住在哪里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2、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3、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的: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重点、难点分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三、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是什么样1、分析资料,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收集当地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3、根据所给的地图,描述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的: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二、重点、难点分析1、工业的区位因素2、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三、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焦作市概况2、分析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3、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教学目的: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重点、难点分析1、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