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信托责任与德育.docx
上传人:曾琪****是我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信托责任与德育.docx

2022信托责任与德育.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信托责任与德育信托责任是一个经济和法律的术语,来源于西方。所谓信托责任是指职业经理人将股东股民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为他们谋取最大的利益,不利用对公司财产的支配权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信托责任是职业经理人的伦理和使命,是他们对股民、对国家的回馈与义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郎咸平教授曾深刻地指出,如今我国国企改革、房改、股改等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根源在于缺少信托责任。在国外,那些基业长青的世界500强企业,其拥有者是中小股民,职业经理人的任务是为他们创造财富。而在我国,大部分职业经理人的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正如郎咸平教授指出的,我国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式,却忽略了其灵魂:信托责任!本文欲探讨信托责任的德育意义以及对德育的启示,希望在现在的教育中融入信托责任的成分,期望若干年后,当接受这些教育的学生承担起社会建设的重任时,在社会行为中能够践行信托责任,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信托责任的德育意义长久以来,我国的德育隐含着这样的价值取向:一个人的行为越是不顾自己,就越道德,就越高尚。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公共之心和利他之心,断除利己之心。那些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忘我投入的人,从雷锋到孔繁森再到孟祥斌,都被列入道德榜样的行列,是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但是,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在伦理道德极力提倡“无私奉献”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道德价值观的中国,却反而大量出现“利己”的行为?为什么在承认“利己”、保护“利己”并鼓励人们合理“利己”的西方发达国家却屡屡发生我国提倡的“利他”行为?叔本华指出:“人主要的和基本的动机和动物的一样,是利己主义,亦即迫切要求生存,而且要在最好的环境中生存的冲动。”[1]心理学家费因伯格认为:“任何人最终所能够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2]生物学家道金斯教授提出“自私的基因”理论,认为生命现象中永恒的东西——基因,其本质是自私的。另一方面,心理学家霍夫曼发现儿童在1岁时,虽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但当他看到别人处于悲痛状态时,会引发一种整体移情,尽管他们并不能区分到底是谁处于悲伤状态。此外,艾森伯格通过使用道德两难问题来研究儿童的利他社会思维,发现在7~8岁时,儿童逐渐能以他人和社会的准则来处理面临的问题,并且水平呈上升趋势。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为了实现利己的目的,必须为他人提供他人所需要的东西,并通过交换而获得他人所提供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即要实现利己必须利他。在《道德情操论》中,他将“利己心”与“利他心”比作时钟上的长针与短针,认为时钟制成后,这两根针就会自动地表示时间,不需要制钟的人去拨动它们。由此可见,“利己”与“利他”是统一于一体的。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信托责任使得他必须为股民的利益着想,为他们创造财富,从这点看他是在“利他”。另一方面,因为履行了信托责任,使他赢得了更高的信任和权利,于是自己的财富必然随之增长,从而达成了“利己”的目的。孟母三迁为孟子,那是为人父母的信托责任;史上有二十四孝,那是为人子女的信托责任;战士们临危受命奔赴前线,政府官员为百姓鞠躬尽瘁,这些都是他们的信托责任,都是他们应该做的。个人行为的出发点落在“应该做”上,是角色的本分,是应尽的义务,无须讨论行为是“利他”还是“利己”,每个人只须做好自己该做的。信托责任,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使得德育摆脱了“利他”的遥远和“利己”的自私,使得德育更为贴近大众、更为真实可行,使得德育重视人类权利义务的对等,使得德育更为公平。(二)信托责任对德育的启示1.内涵建构:渗透信托责任意识信托责任为目前我国德育的困境提出了一种解释方式:承认“利己”的西方,把很多我们所倡导的“利他”行为认为是自己的信托责任,不牵涉“利己”和“利他”的价值判断,于是就出现了比尔•盖茨先生将自己几乎所有的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的事例。他认为财富取之于社会,要还之于社会,这是他对国家的和人民的信托责任,他只是帮助大家管理了这份财富而已。更让人深思的是,当布什总统有意降低和减少遗产税时,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刊登了一则广告,表示取消遗产税会使美国年轻人丧失公平竞争的机会,为了美国的长远发展,他们不能够赞同这个政策。而倡导“利他”的我国,一方面对一些应该做的事过分渲染,使得这些本是个人责任的表现变得海市蜃楼、虚幻缥缈、遥不可及;另一方面,没有明确和落实不同角色、不同岗位的信托责任,导致信托责任的缺位和错位,出现了众多“利己”行为。焦裕禄、孔繁森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是我国德育不会错失的好资源。《北京青年报》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