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滚动检测卷-福建龙海第二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定向测评试卷.docx
上传人:萌运****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三次月考滚动检测卷-福建龙海第二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定向测评试卷.docx

第三次月考滚动检测卷-福建龙海第二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定向测评试卷.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龙海第二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定向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起重机吊着重2×104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在空中匀速直线上升。若不计空气的阻力,则起重机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F的大小是()A.F>2×104NB.F<2×104NC.F=2×104ND.F≥2×104N2、如图所示,当从管的一端吹气时,A管中的液面会下降,B管中的液面会上升。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A.热气球升空B.风沿窗外的墙面吹过,窗口悬挂的窗帘飘向窗外C.用吸管喝酸奶D.用抽水机把井中的水抽上来3、如图所示,斜面长s=3m,高h=0.5m,建筑工人用绳子在5s内将重400N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20N(忽略绳子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克服斜面摩擦力所做的功是160JB.拉力的功率是50WC.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4、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强化学生体质,增强体育锻炼,并且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综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视。下列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正确的分别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5、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6、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是乙机器做的功的,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A.2:1B.1:2C.8:9D.9:87、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其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大力士抱石球沿水平路面向前走B.顾客推着购物车向前冲C.大力士提着杠铃静止站着D.大力士用力推大轮胎,但推不动8、如图所示,把小桌甲倒放在海绵上,其上放一个物体乙,它们静止时,物体乙的下表面和小桌甲的桌面均水平。已知小桌甲重G1,桌面面积为S1;物体乙重G2,下表面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海绵的压力就是甲受到的重力B.乙对甲的压力就是乙受到的重力C.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G1+G2)/S1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G1+G2)/S29、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容器水面一样高,a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漂浮着一个冰块,d容器内漂浮着一个空心球,则下列4种说法正确的是()①b容器内再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②c容器中冰块融化后,液面升高。③d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下沉。④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10、如图所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时,能够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是()A.斜面不变,增大物体的质量B.减小物体与斜面间的粗糙程度C.斜面倾角不变,增大斜面高度D.斜面倾角不变,增大斜面长度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是A端开口B端封闭的L形容器,内盛有水,已知B端顶面离容器底6cm,A端内液面离容器底26cm.则B端顶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a.2、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研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的情况,他们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像距v变化与物距u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分别对实验序号前四次和后四次实验进行适量的运算,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二中。表一:f=10厘米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112.060.0214.035.0316.026.7418.022.5522.018.3624.017.2726.016.3828.015.6表二:f=10厘米序号(厘米)(厘米)12.025.022.08.332.04.242.01.152.00.962.00.7①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数据中的物距u、像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