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的创始人.docx
上传人:霞英****娘子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大教育的创始人.docx

学大教育的创始人.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大教育的创始人37岁的李如彬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就像13年前创办学大教育那样,他希望再一次成就自我,向“邻居”雷军、姚劲波这样的大佬看齐。他最具分量的头衔是学大教育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如今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宝驾租车创始人、CEO。在“创业要趁早”的国内互联网圈子里,这位年近不惑的创业者可谓“高龄”。此时距离他创办学大教育已经过去了13年,距离这家教育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已有4年,而李如彬退居二线也有6年时间。曾经的穷学生早已身家巨万,进入了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但他不想就此退休,做一个安逸的富家翁,而是希望再搏一把。他的最新项目“宝驾租车”是一个基于移动端的P2P租车平台,已经获得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学大教育创始人及董事长李如彬“宝驾租车”的办公地点是北京四环内的一栋五层别墅。它的外观并不奢华,甚至略显陈旧;内部装修绝非金碧辉煌,走的是简约路线,工位也十分拥挤,颇有“车库创业”的味道。别墅一楼是公司前台,宛如山寨版苹果零售店:正对着大门的两名员工埋头在iMac电脑前忙碌,房间一侧是一条黑色沙发,另一侧却摆着一张实木桌子,上面嵌着两部iPad,两部iPhone,以及几部Android手机。据李如彬介绍,这张桌子“就是照着苹果那么收拾的”,访客可以在此试用宝驾租车的移动APP。虽然否认是“果粉”,但光是苹果机顶盒AppleTV,他就购买了四五部。但这种效仿显然不够精致:iMac电脑用的是旧款,桌子的材料和质感也和苹果零售店相去甚远。事实上,这种略显吃力的硬充“高大上”,在李如彬和宝驾租车身上屡屡出现,有时甚至让人忍俊不禁。比如,他要求公司所有员工都以英文名字互相称呼,原因是中文名字略显老土。于是,李如彬叫“Leo”,首席运营官叫“Ellen”,市场主管叫“Richard”,诸如此类。只是这些名字太常见,近百号人多有重名,有时只好换回中文,方能辨别甲乙丙丁。私家车分享经济宝驾租车诞生仅有数月。“这个项目是今年春节确定要做的,3月31日公司成立,5月中旬推出了Android版,6月1日iOS版进驻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李如彬说。它的玩法是:车主们在平台上发布车辆出租信息,有租车需求的用户浏览、预定合适的车辆,双方在约定的地点交车。这被称为“P2P租车服务”。上线3个月,宝驾租车iOS版应用的下载量约有数万,Android版则接近1万。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李如彬解释道,这段时间一直在优化产品,下一步将正式进入推广阶段。目前,宝驾租车的数据库中有6000辆私家车,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9个城市;今年底的目标则是3到5万辆,覆盖各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5万辆是一个坎。神州租车也是5万辆,分布在全国几十个城市的几百家门店,每年大约带来20多亿元的收入,1亿多元的净利润。”李如彬说。他把老牌租车公司神州租车视为最大竞争对手。按照李如彬的设想,宝驾租车只负责撮合交易,并从租金中抽取10%至30%的服务费,不会自购车辆出租,也不会提供带驾服务(指出租车辆的同时配备专职司机)。与自建车队时一样,李如彬已经为“车东”们算好了账:“一辆30万元价位的车,每年保险几千到1万元,再加上停车费、保养费等,只需要一年租出去20多天,就可以把这些成本赚回来。”目前,宝驾租车平台上每天有几十个新增订单,月现金流接近100万元。李如彬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消费者不知道P2P租车这种业务模式,甚至认为是不合法的,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宣传和市场培育。他十分推崇所谓“分享经济”。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美国兴起的,最初被应用于房屋租赁,后来扩展至汽车租赁。根据该理论,1辆“共享汽车”,能够解决10个人以上的出行需求。这个数字让李如彬十分兴奋,并促使他把目标市场定位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这些城市的交通状况都非常恶劣,私家车也很多。P2P租车能够解决这个矛盾。”另一方面,P2P租车是一门正宗的O2O生意,而这正是李如彬在学大教育的十多年间所实践的,可谓轻车熟路。此外,学大教育每扩展一个城市,常常需要1000人的团队;而宝驾租车只需要十几人,成本要低得多。我不是抠门本月初,《创业家》杂志曾撰文对比了学大教育的三位创业“小伙伴”姚劲波、李如彬和金鑫,给李的评语是“对财富欲望强烈,但比起姚劲波,野心不大”,并借前员工之口,揶揄李“抠门”,连五百、一千块的事情都要反复说。在专访中,我把这段描述转述给李如彬。他沉默了几秒道:“哎,怎么说呀。我觉得不叫抠门,那叫……呃……取之有道,那叫方法,那是一种能力。管理必须有控制成本的能力。”成本控制一直是李如彬所倚重和信赖的管理方法,并渗透到了公司的方方面面。例如,虽然“租下别墅当办公室”听起来十分光鲜,但李如彬不无得意地透露,别墅的成本其实比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