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4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学习教案.pptx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目录一、配电自动化技术(jìshù)研究和应用现状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三种类型配电自动化系统(DA)以馈线自动化(FA)为主的实时应用系统。国内第一轮配电自动化绝大多数试点项目都属于这类系统。调/配一体化系统将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合为一体的实时应用系统。最近几年各级(ɡèjí)供电企业的配电调度得到较多的应用,有较好的实用性。配电管理系统(DMS)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相结合,面向供电企业所辖的整个配电网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工业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项目基本属于这类系统。国内大中型供电企业已开始应用。配调自动化(D-SCADA)配电自动化技术(jìshù)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jìshù)现状与发展趋势1.电压(diànyā)型就地控制馈线(kuìxiàn)自动化实现方式(续)配电自动化技术(jìshù)现状与发展趋势几种通信方式(fāngshì)的比较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yìngyòng)存在的问题配电网架比较薄弱,一次设备存在缺陷,配电自动(zìdòng)化应用基础不牢固。配电终端的稳定性、可控性、可维护性不够,尤其是抗恶劣环境和装置电源的性能有待提高。针对配电的通信技术不够成熟,通信手段和方式应用不恰当。配电自动(zìdòng)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等出台很少,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企业缺乏有强有力的部署和协调。配电自动(zìdòng)化涉及供电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环节较多,因此存在管理体制对自动(zìdòng)化系统的不适应,或者说是自动(zìdòng)化系统对不同的管理体制的适应性不强。造成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楚,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很薄弱。二、配电(pèidiàn)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zhìdìng)的现状加快制定(或修订)配电(pèidiàn)自动化的建设导则、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配电(pèidiàn)自动化系统的构架、内容和建设模式等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供电企业应根据本地区配电(pèidiàn)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本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电(pèidiàn)自动化建设模式,做好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方案。遵循IEC61970和IEC61968标准,针对配电(pèidiàn)的特点定义CIM模型和相关系统间的接口,这是提高配电(pèidiàn)自动化系统实用性的关键所在。针对配电(pèidiàn)管理量大面广的特点,突出资源整合,将企业现有的各个与配电(pèidiàn)有关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包括实时、准实时、非实时),通过信息交换总线(IEB)实现互连和共享,最大可能地扩大配电(pèidiàn)信息的覆盖面。重点设计和解决好DMS/SCADA和GIS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在模型导入、图形交换、和拓扑合并要考虑周密,形成有效的互补。以配网调度为首要应用主体,着重解决配调的“盲调”现象;在全网拓扑的支持下,应具备具有配电特色的实用功能,例如,电源点追踪、接线分析、解合环潮流、区域潮流/负荷分析、配电线路/设备操作预演等。强调对配电数据的监测(实现两遥),慎重选择对配电设备的控制(实现三遥),做到投资省,见效快,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整个配电网(即全部配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在提高配电终端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增强其灵活性,可以方便地按需要配置和升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加强配电终端的自身处理能力,满足相对独立于主站的区域配电故障智能化处理的需要。考虑好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扩展性和延伸性(尤其(yóuqí)是与需方侧管理的结合)。例如实现与95598客服中心的关联,建立停电管理系统,把配电和用电的应用结合起来,缩短停电处理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应急机制的完善,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如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等。实时信息:EMS、DSCADA、DA、PLMS……准实时信息:客户(kèhù)报修电话(TCM)、外勤巡视汇报(MC)非实时信息:基础资料(电网模型、设备信息、客户(kèhù)信息、人员信息)、停电计划、操作票、气象数据等IEC61968(DL/T1080)标准为电力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接口规范和实现机制。运用信息交换总线(IEB)可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相互平行的应用系统/模块(信息孤岛)以松耦合机制整合起来,组成一个既各自(gèzì)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效应用体系。使其为配电的管理服务,也为后续的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高端应用创造必备的条件。调度自动化系统EMS三、配电自动化技术(jìshù)研究与应用规则以覆盖全部配电设备为基本考虑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为重要(zhòngyào)手段以配电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以提高配电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1.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2.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