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韩愈轶事趣闻韩愈轶事趣闻五则导语: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韩愈的故事轶闻,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侄子成仙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非常痛心。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来言志。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韩愈不相信侄子,一会能酿成美酒,一眨眼使树开花。韩湘遂撮土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叶间有两行小字,是一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对侄子的本领大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自己,云游天下去了。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韩湘子。叹息李贺后来,韩愈的文名越来越高之后,朝廷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子监任教。韩愈在洛阳致力于古文运动,宣传儒学。但他到洛阳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子李贺。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最后,李贺只能失望而归。李贺在写下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后,由于长期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在27岁时英年早逝。李贺之死对韩愈打击很大,使他心灰意冷地叹息很长一段时间,后人对李贺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人们都传说他升天为仙去了。不罪孟郊与韩愈同时代的诗人贾岛,是个著名的苦吟诗人。传说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到京都郊外野游,美丽的自然风光引起了他的诗兴。曲江池边的树上有很多小鸟,池子不远的地方很幽静。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诗中说:“闲居少邻井,荣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对后一句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合适,把握不住。因此,他在回去的路上,骑着毛驴苦思冥想。毛驴驮着他进城以后,他没有觉察,不知不觉迎头闯进了已经身为高官的韩愈的仪仗中。仪仗官员赶忙迎头拦住毛驴,而这时的贾岛还是思考“推”字或是“敲”字,根本没有注意到毛驴已把他驮到了韩愈的马前。韩愈卫士大喝一声,将贾岛拖下毛驴,带到韩愈马前。韩愈一看是个神志不清的读书人,就询问原因。贾岛老老实实讲了自己面临的难题。韩愈一听,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饶有兴趣地停住马和贾岛讨论了好一会,最后,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说完,韩愈请贾岛骑上毛驴,和自己并辔而归。之后,连续多日将贾岛留在府中,共同探讨关于诗歌中的学问。两个人最终成为好朋友,韩愈不罪贾岛,而共同推敲学问,也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雪拥蓝关唐宪宗时,官居刑部侍郎的韩愈向皇帝上书《论佛骨表》谏阻皇帝迎“佛骨”进京。一心想长生不老的唐宪宗盛怒之下将他贬到偏远的潮州去做刺史。传说,韩愈在冬天顶风冒雪到潮州赴任。途中遇到一人在雪地等候他,这人正是他那多年前远游求仙的侄子韩湘。已经成仙的韩湘迎住叔叔说:“叔叔您还记得当年花上的句子吗?说的就是今日之事啊。”韩愈向人打听这里的地名,当地人告诉他,这里是“蓝关”。于是韩愈嗟叹再三,终于有点相信侄子韩湘有仙风道骨,能预知未来。韩愈对韩湘说:“我就你那诗联凑成一首完整的诗吧。”说完,赋诗一首。这就是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韩湘》。诗曰:“一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