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代.docx
上传人:猫巷****奕声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EDA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代.docx

EDA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代.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EDA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代EDA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一体化EDA工具和统一的数据库加速IC设计速度”、“90nm和65nm及以下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EDA技术的革新”、“IP复用将不断增长”以及“SystemVerilog将成为下一代描述语言”等是deGeus在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中强调的部分主要内容。EDA工具已伴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Synopsys公司主席兼CEOAartdeGeus博士最近抵达上海考察中国EDA市场的情况。在能环视上海市貌的金茂凯悦酒店里,我采访了这位曾被美国《ElectronicBusiness》杂志评为2002年度最佳CEO,也是一位吉它手的Synopsys掌门人,请他就EDA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发表了看法。在此之后,Synopsys中国区总经理潘建岳也接受了本刊的采访。一体化工具和IP是发展方向一体化的工具使用户受益于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避免了在不同的工具间进行数据转换等繁琐的操作。目前,Synopsys和Cadence两大EDA工具供应商分别推出了集成众多工具在内的一体化设计工具,同时,也在分别推出各自的标准数据库,以进一步简化设计流程。Galaxy平台是Synopsys近期推出的先进IC设计平台,整合了Synopsys公司的许多工具,覆盖了从设计编译、布局编译、物理编译、DFT编译以及硅片制造的全部流程,同时还在内部集成了向第三方开放的Milkyway数据库,将不同设计阶段中的数据、时序、计算以及种种约束条件协调起来。VSPACE=12HSPACE=12ALT="Synopsys公司主席兼CEOAartdeGeus:“一体化EDA工具和统一的数据库加速IC设计速度。”">伴随着设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用户要求更集成化的工具。“Galaxy平台可以直接面向90nm以及以下的设计,在中国已经有几家用户。利用这种一体化设计工具提供的统一库和统一界面可以加速中国IC工程师的设计速度。”deGeus表示。“中国目前正处于IC设计产品的.起步阶段,我注意到上海在短时间里就增加了30至40家IC设计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化和带有标准数据库的工具的意义就更大。”当谈及Synopsys是否也计划开发新的模拟和混合信号设计工具并将其集成到Galaxy平台中时,“Synopsys已在提供模拟和混合信号的仿真和验证产品,我们目前正着重在模拟电路的实现上,并已有利用EDA工具进行模拟电路设计的能力,你会逐步看到我们的相关产品问世。”deGeus笑着说。IP的合理应用是加速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美国EDA联盟(TheEDAConsortium)2003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表明,IP产品的销售额是全球EDA工业中增加最快的一个领域,较2002年同期增加了36%。“IP复用是IC设计业中绝对的发展趋势,”deGeus认为。他介绍道,Synopsys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独立IP供应商,仅次于ARM和Rambus两家公司,并重点开发应用面广的PCI、USB等标准IP库。制造工艺进步促进EDA工具的革新全球半导体工艺向90nm、65nm的发展趋势对EDA工具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而随着IC物理尺寸的不断缩小,内部互接的分析成为主要的瓶颈。“在这个阶段,交叉耦合电容、IR压降以及电感的影响都是致命的,”deGeus表示,“这就要求EDA工具在设计规划、实现验证等领域有重大的改进。”随着工艺复杂性的提高,布线在考虑阻抗、感抗和容抗的同时,必须考虑硅工艺的规则,包括过孔和填充等以前未必是主要的因素的影响。Galaxy平台已经考虑了下一代半导体工艺的许多苛刻要求。“对于中国市场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0.35、0.25和0.18微米工艺技术上,而0.18会成为今年和明年的主流。”deGeus认为,“这与中国的大多数IC产品对成本要求很敏感是相吻合的。”SystemVerilog将成为下一代的描述语言描述语言一直是EDA业中重要的一环,VHDL和Verilog目前是中国的主流设计语言。然而,随着IC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从更高层次入手对系统进行描述是描述语言未来的发展方向。“SystemVerilog将最终取代VHDL。”这是deGeus对描述语言发展方向上的预测,在进一步解释这一预测时,他指出多年来IC设计中更关注的是仿真,而目前验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