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估算.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案例展示估算.docx

案例展示估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案例展示估算第一篇:案例展示估算案例展示案例二:《估算》【案例信息】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估算》讲课教师:吴正宪(北京教科院,数学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估算的意义,探索具体问题中估算方法。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感知估算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数感,能结合实际合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估算意识。3.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师:同学们,有关估算的知识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已经学过,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估算的问题。板书:估算。师:关于估算,在过去学习过程当中你碰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凡是有关估算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预设:1.估算结果时为什么不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2.估算是在什么时代开始使用的,什么人最早用的?3.为什么要进行估算?4.估算有什么用?5.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6.在什么情况下要估一估?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精确计算?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数学课堂,看看今天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意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问题由学生提出,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可谓一举多得。】二、在经验积累中引入估算师:请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了青青和妈妈一起在超市购物的录像。师: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吧?我们来看一看,青青在购物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显示:青青和妈妈选了五种商品,妈妈的问题是:“我只带了二百元钱,够不够买这五种商品呢?”收银员的问题是:“我到底该怎样把这些数据输入到收银机中呢?”)【意图:“青青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价值,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师: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请同学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屏幕显示:1.当青青想确认200元是不是够用时;2.当销售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到收银机中时;3.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生用手势表示)。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选择的理由,引发生生互动。师小结:当收银员告诉顾客要付多少钱时一定是一个很准确的数,而要确认带200元钱够不够时,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知道五种商品大约花了多少钱就可以了。【意图:真实的情境是有效学习的基础。用购物过程中妈妈的问题“我只带了二百元钱,够不够买这五种商品呢”和收银员的问题“我到底该怎样把这些数据输入到收银机中呢”进行比较,到底哪一个用估算,哪一个用精确计算,促进学生充分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感受估算的价值。】三、在探究估算的方法中,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课件显示:曹冲称象图。师:仔细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得出:从图上观察,这条红色的标记是在同一个位置上,说明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只要称称石头就可以得到大象的质量。他们一共称了六次,你知道这头大象大约有多重吗?课件显示:次数质量328346307377398352师:你能估计一下这头大象有多重吗?怎样估计?有没有同学愿意把你估的结果或算的过程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简单记录自己的计算过程。(生活动,几名学生上前板书出自己的估算方法,教师巡视)1.整理估算方法汇报顺序:(1)小估圈出“300×6”,问:这是谁写的?能够把你的估算方法解释一下吗?学生进行解释:我觉得可以把每次称得的石头质量看成300千克,就把所有的数都估成300,再乘以6。师追问:为什么乘6?师小结:这位同学,不仅能写出算式,他还能用语言清晰地叙述出他的思考。他把六个数都看成三百,三百乘六,本来这些数据都是三百多,可是这位同学把这些数据都估小了,你们能把他这种方法取个有特点的名字吗?(2)大估圈出“400×6”,问:这是谁估的?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进行解释:我把它们全都估成400,因为有六个数,所以再乘以6,就是400乘以6等于2400,单位是千克。师引导学生起名字,并板书。(3)大小估圈出“300×3=900,400×3=1200,900+1200=2100”:我们来看这个同学是怎样估的?人家要么大估,要么小估,你又大估又小估,什么意思?学生进行解释:前面三个数比较接近300,就给它估成300;后三个数比较接近400,就给它估成400,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加起来,是2100。师:他那种估法,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4)中估圈出“350×6”,问:这是谁写的?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解释:我把每次称得的石头质量看成350千克。师追问:你为什么把这6个数都看成350呢?学生解释:虽然这6个数有的比350大,有的比350小,但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