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整理公考行测考试题库(研优卷).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辽宁省整理公考行测考试题库(研优卷).docx

辽宁省整理公考行测考试题库(研优卷).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公考行测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辽宁省整理公考行测考试题库(研优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光彩夺目的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与下列的()一样。A:玻璃B:铅C:石墨D:琥珀答案:C2.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唯心论观点B:唯物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答案:D3.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物的世界,在它同爱的世界之间断绝交通的时候,便失支了它的平衡。于是我们就不得不为极低廉的东西,付出灵魂的代价。而这种事情只能发生物物的监狱以其铜墙铁壁永远牢不可破威胁吓唬我们的时候,于是就引起了可怕的战斗、嫉妒和压迫,争夺空间和机会,因为这些都是有限的。我们痛苦地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邪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在一个残缺不全的真理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这种努力导致失败。只有他帮助了我们,他以他的一生给我们证明:我们有个灵魂,它的住所建筑在爱的王国里,当我们达到精神上自由的境界,物就无从以其虚假的价霸道欺压我们了。本文中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指的是:A:人类狭窄的认识范围内不断吸取教训而不断进步B:因为范围空间太小而做出调整C:因为不合实情而做出调整D:真理很狭窄,需做出调整答案:A4.灯:照明:装饰A:房子:明亮:宽敞B:中国:湖南:山西C:水:浇灌:饮用D:门窗:玻璃:钢铁答案:C5.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A:李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某售楼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张某有走私嫌疑而对其进行查办C:检查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王某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D:公安局长召开并于提高干警办案质量的工作会议答案:C6.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其他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A:王某几年前向朋友刘某借用1万元,多年来一直忘记归还B:一位中年男子由于手头拮据,在一天晚上到其邻居家串门时,顺手拿走一条价值5000元的项链C:某企业会计利用其经手公司财务的便利,将公司的一笔2万元的款项转借给其好友,但是好友由于生意不好而未归还D:刘某的朋友张某到他家中做客,酒后张某将内有1.2万元人民币的手包忘在刘某的家中,返回寻找时刘某称未曾看到此包答案:D7.①面临合同续签②商户集体停业③摊位租金上涨④恢复营业⑥进行协商A:①③②⑤④B:②⑤④①③C:①⑧②④⑤D:②①⑤③④答案:A8.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事件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个体责任感会增强。但如果是要求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会变弱,甚至会出现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的情况,这一效应常发生在事故发生后众多旁观者身上。A:有一位口吐白沫的人倒在街上,小明看到后心想“有人会打120的”B:有一个小孩被车撞倒在马路中央,经过的车辆纷纷绕道而行C:某女士在闹市区遭遇歹徒袭击,数次高呼“救命”而无人施救D: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小吴和其他邻居从楼道逃生答案:D9.下列关于风险管理的做法合适的是:A:某外贸公司将要进口一批美国货物,为规避美元升值风险,向银行申请开立保函B:李某担心家中古董被盗造成损失,向保险公司购买财产保险C:考虑到大人和小孩风险承受力强弱不一,购买保险时小孩应优先于大人D:某商业银行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适用相同的贷款利率答案:B10.100*(3/4),(),64*(16/12),49*(64/36),36*(256/108)A:81*(9/5)B:81C:82D:81*(4/5)答案:B11.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概念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饰“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