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卫黄河倡议书保卫黄河倡议书1各中华儿女:黄河,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河,她养活了多少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但是她辛苦养育的儿女却为了金钱毅然背叛了她,在她的身上任意宰割。如今,我们的母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活力,汹涌澎湃了,现在的黄河是如此的衰弱。记得1995年6月下旬发生在黄河济南段的那一幕吗?济南人民好容易才盼来一次流过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糊糊的污水,河上漂浮着大量的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看到养育我们的母亲这样衰残你们忍心吗?你们想让历史重演吗?如果你是炎黄子孙,那么请您投入到这场拯救黄河的运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下面我仅代表个人提出以下建议:①黄河流域附近的地方环保局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②各人民应自己约束自己,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排放;③人们应多开展并参与对黄河的绿化,整治活动。我相信,只要每一个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边青山之时,便是黄河碧流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一定能重焕昔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于时代,将无愧以后人!保卫黄河倡议书2黄河是我们自古以来的母亲河,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曾在黄河的岸边——黄土高原上繁衍生息,耕田居住,那黄土高原曾是一片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我们人类无节制的开垦放牧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肥力下降,草木越来越少。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里,清澈的水失去了明亮变得又黄又浊,成了真正的“黄河”,可谓:“一石水,六斗泥”。虽然有人曾说要保护黄河,可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上升,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恶劣状态。日益严重的黄河水一、在黄河边上多种树,防止泥土流失,因为树木可以用根须污染,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在这里我倡议同学们来保护黄河:可一抓住泥土使泥土不再流入黄河。二、禁止在黄河边的山上滥砍乱伐。这样可以防止树木减少。三、沿河岸净化黄河,这样可以使河水清澈四、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让农药污染不再流入黄河。五、禁止一些人在黄河中滥捞黄沙,这样可以让河中的生物可以生存。六、不要在黄河里或岸边到垃圾可以防止垃圾污染。只要是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和支持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能恢复她原来的模样!保护黄河,原母亲不再流泪。倡议人:日期:XX年XX月XX日保卫黄河倡议书3黄河是中国的一个象征,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现在黄河面临断流的问题。1997年断流226天。与此同时,黄河入海水量不断减少,1990~1994年,年平均入海量只有184亿立方米,相当于80年代年平均入海量286亿立方米的64%、70年代年平均入海量371亿立方米的59%、60年代年平均入海量492亿立方米的47%。一些预测,如果以5年时间为单元计算,到20xx年黄河下游将出现年年断流现象,到20xx年黄河下游将会出现全年干涸,黄河由此将成为一条内陆河。造成这一切问题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以要从改善自然环境入手,首先应在黄河两岸种上一些存活率高的树木和植物!经常发射人工降雨弹,使黄河旁的树可以保持水土的水份。看看以前,古代黄河两岸就是因为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可以起到固土防沙的功效,所以我认为,只要能让树植物存活,就能把黄河两岸的泥沙管住,让母亲之河长存。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那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让黄河之水永远气势如洪的流淌着吧!篇二:保护黄河倡议书水,生命之源,万物之灵,文明之摇篮。河,滋润一片土地,哺养一方人民,孕育一种文明,因此我们把河流敬为母亲。然而,一片片森林的毁灭,一片片水域的污染,一段段河床的干涸曾几何时,河水不再清澈,环境不再美好,黄河开始断流,长江时常泛滥,一条条"母亲河"在痛苦地呻吟。生态环境是林芝发展的命根子。虽然西藏生态保护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但由于高原生态天然的脆弱性,仍然正在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破坏。保护尼洋河是每一位林芝人的责任。生命只有一次,尼洋河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尼洋河!尼洋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该为母亲河做点什么?我们要珍惜生命之源,共护"工布母亲河"。我们特向大家发出倡议,"保护母亲河,从尼洋曲开始"。1.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资源。一点一滴汇聚生命之源、文明从节约点滴开始。尽最大能力节约每一滴水,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2.珍视花草树木,爱护生态环境。一花一草一木,且看且爱且护;不乱丢废弃物,分类投放垃圾;我们手挽手,让家更美好。3.爱护环境,关心环保,注重细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