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关于妇女病普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一:妇女病普查计划妇女病普查工作计划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为目标,保障我镇广大妇女身体健康,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结合我镇实际情况,2020年妇女病普查工作安排如下:一、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妇女病普查工作能提高妇女的预期寿命,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将妇女许多疾病控制在较低水平,能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按照原州区保健所的要求,此项工作内容要认真、仔细进行检查,患病妇女要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总结经验。二、认真分析,提出建议普查结束后,及时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及交流工作。要有普查统计分析报告,为制定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时间与应普查人数1、2、人。四、宣教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妇女病普查的意义,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场。时间;2020年3月6日。人数;全镇20—64岁育龄妇女7176人,普查170五、要求1、卫生院充分做好人员通知、物品、安排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保障此项工作顺利进行。2、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与技术操作规范,对妇女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让群众满意。3、妇女病普查工作要与提高住院分娩、孕产妇系统管理紧密联系,与健康教育紧密联系。通过妇女病普查普治,掌握我镇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社会质量。原州区清河镇卫生院二00九年三月三日篇二:妇女病普查工作总结妇女病普查工作总结根据市《关于印发的通知》(×妇儿工委办××号)文件要求,××区政府妇儿工委办牵头组织计生局、卫生局、妇联、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等相关成员单位制定出台《××区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有效推进了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全面覆盖,实实在在地保障广大妇女的健康。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区符合条件的特困低保家庭妇女为997人,实查847人,普查率达85%,转诊二级筛查4人,患病率0.04%,共投入费用为8.57万元。现将我区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组织健全,措施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区妇联、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计生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妇儿工委办,负责协调督查工作。为了确保妇女病普检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一是明确普查要求。联合制定了《××区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分别规定了妇女病普查的对象、范围、机构和各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二是明确费用渠道。一、二级筛查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分别从卫生妇女病普查和计生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项目经费列支渠道列支,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特困家庭妇女都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三是明确普查机构。一级筛查由区妇保所和市计划生育指导服务所负责;二级筛查经过区妇保所转诊,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三级筛查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三是明确普查项目。妇女病普查基本项目为5个,即: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宫颈癌巴氏细胞学检查、乳腺手诊检查、盆腔B超检查。各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妇女病普查领导小组,并对工作计划进行周密的安排。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确保妇女病普查工作有效开展。文件出台后,成员单位迅速行动,根据方案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一是及早开展调研动员工作。由民政部门、妇联组织、街道承担前期准备工作,自2020年11月以来,进行了几上几下的摸底排查,梳理出符合条件的特困家庭妇女名单,经核实确认后,提供给卫生和计生部门的实施单位;通过悬挂横幅,书写宣传标语,发放一封信,向广大妇女宣传普查的目的、对象及意义。发放《关爱女性健康从妇女病普查开始》致全区广大妇女朋友的一封信1200份。二是与项目工程融为一体。结合今年我区计生局实施江苏省万名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工作(参加对象为低保家庭妇女、外来流动人口、部分企业女职工),将符合妇女病普查条件的妇女纳入实施此项目对象,派出专人梳理出已参加宫颈癌筛查项目人员名单,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妇女都能接受免费检查。截止6月上旬,共有11000名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政府财政补贴33万余元。三是加强机构管理。区卫生局成立了妇女病普查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妇女病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技术指导;统一普查要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信息上报。优化服务,注重成效。一是编制普查安排计划。由区妇儿工委办牵头,根据普查人数,分街道集中方式,制定普查安排计划。二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由各街道民政、计生、妇联干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