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员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员管理制度1为规范客户拜访作业,以提升工作业绩及效率,特制定本办法一、拜访目的(1)市场调查,研究市场。(2)了解竞争对手。(3)客户保养:A、强化感情联系,建立核心客户;B、推动业务量;C、结清货款。(4)开发新客户。(5)新产品推广。(6)提高本公司产品的覆盖率。二、拜访对象(1)业务往来之客户。(2)目标客户。(3)潜在客户。(4)同行业。三、拜访作业1、拜访计划:销售人员每月底提出拜访计划书,呈部门经理审核。2、客户拜访的准备(1)每月底应提出下月客户拜访计划书。(2)拜访前应事先与拜访单位取得联系。(3)确定拜访对象。(4)拜访时应携带物品的申请及准备。(5)拜访时相关费用的申请。3、拜访注意事项(1)服装仪容、言行举止要体现本公司一流的形象、(2)尽可能地建立一定程度的私谊,成为核心客户。(3)拜访过程可以是需要赠送物品及进行一些应酬活动(提前申请)。(4)拜访是发生的公出,出差行为依相关规定管理。4、拜访后续作业(1)拜访应于俩天内提出客户拜访报告,呈主管审核。(2)拜访过程中答应的事项或后续处理的工作应及时进行跟踪处理。(3)拜访后续作业之结果列入员工考核项目,具体依相关规定。四、销售拜访作业计划查核细则1、制定目的'(1)本细则依据公司《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之规定制定。(2)促使本公司销售人员确实执行拜访作业计划,达成销售目标。2、适用范围:本公司销售人员拜访作业计划之核查,依本细则管理。3、权责单位(1)销售部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4、查核规定之计划程序(1)销售计划:销售人员每年应依据公司《年度销售计划表》,拟定个人之《年度销售计划表》,并填制《月销售计划表》,呈主管核定后,按计划执行。(2)作业计划:销售人员依据《月销售计划表》,每月填制《拜访计划表》;应于每月月底前,将次月计划拜访的客户及其预定停留时数,填制于《拜访计划表》之“客户”及“计划”栏内,呈主管审核;经主管审核后,销售人员应依据计划实施,主管则应确实督导查核。5、查核要项之销售人员(1)销售人员应依据《拜访计划表》所订的内容,按时前往拜访客户,并根据结果填制《客户拜访调查表》。(2)如因工作因素而变更行程,除应向主管报备外,并须将实际变更的内容及停留时数记录于《拜访计划表》内。6、查核要项之部门主管(1)审核《销售拜访调查报告表》时,应与《拜访计划表》对照,了解销售人员是否依计划执行。(2)每周应依据销售人员的《拜访计划表》与《销售拜访调查报告表》,以抽查方式用电话向客户查询,确认销售人员是否依计划执行或不定期亲自拜访客户,以查明销售人员是否依计划执行。五、注意事项1、销售部主管应使销售人员确实了解填制《拜访计划表》并按表执行之目的,以使销售工作推展更顺畅。2、销售部主管查核销售人员的拜访计划作业实施时,应注意技巧,尤其是向客户查询时,须避免造成以后销售人员工作之困扰与尴尬。拜访计划作业实施的查核结果,应作为销售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参数。人员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的管理,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根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由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核安全局的规定统一组织考核,经国家核安全局核准,由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颁发资格证书。第三条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活动的人员应按本规定进行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方法和级别的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活动。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方法包括超声、射线、磁粉、渗透、涡流、目视、泄漏检验等。国家核安全局认为有必要时,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其他无损检验方法的人员考核和管理工作也应满足本规定的要求。第二章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国家核安全局设立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核准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制订相关管理办法、核准资格或认可在国内从事无损检验活动的境外人员的资格、组织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第六条国务院核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建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委会”),负责组织审查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考核中心(以下简称“考核中心”)的资格,负责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的报考资格审查、考试和鉴定工作。第七条鉴委会成员组成至少应包括核行业主管部门、各相关工业部门及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代表以及核安全与核工程方面的专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