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宿舍管理规定[精选]宿舍管理规定宿舍管理规定1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宿舍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创“洁、齐、美”的寝室是全面提高素质的需要,也是成才的需要。学生宿舍实行规范化管理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洁、齐、美”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学生寝室规范化管理共分三个规范,一个规定。一、卫生规范1、宿舍管理实行室长负责制。室长应做到:全面关心同学,如有室内同学生病或遗失钱物、钥匙等应及时向舍务老师、班主任汇报;督促值日生认真负责做好工作,督促同学遵守纪律,卫生习惯养成等。2、宿舍卫生实行值日制度,每天一位学生负责。值日生工作范围包括:卫生打扫、清倒垃圾、物品摆放,离开宿舍检查门窗,有权监督其他学生遵守规章制度情况。3、要求门窗整洁明亮,物品放置整齐划一,衣服凉晒整齐,地面干净无杂物,过道无积水,大花板、墙角无蛛网,墙面、箱橱、多用柜无污点。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任何同学不得在室内外、公共场所乱扔杂物。禁止学生在宿舍内用膳、洗涤饭盆等。禁止学生随地倒水。5、自觉维护好公共场所卫生(楼道、走廊、盥洗室筝),实行楼长负责制。二、文明规范1、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互敬互重,形成温馨友爱氛围。2、讲究文明礼貌,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3、不准打朴克、杜绝赌博。不堆酗酒、抽烟。4、垃圾人箱,不准把垃圾、生活用水从窗口倒下。5、晚上熄灯后,不准讲话、敲墙壁等。禁止在寝室点蜡烛。6、爱护公物,不准用脚踢门,开窗后用窗钩钩好。损坏公物按规定赔偿。7、学生应在学校规定的回家日回家,特殊情况回家,应向班主任请假,办理好请假手续,并将请假条交给教导处及舍务老师。8、按时起身就寝,认真参加旱锻炼,早锻炼不得缺席迟到、早退。9、自行车要统一登记,办理好停车证,并按指定地点有序停放。三、安全规范1、离开寝室,关好门窗,不得将钥匙随意借给其他寝室同学。2、寝室内如有失窃、丢失钥匙等应及时向舍务老师报告。3、每位同学应将贵重物品、钱、菜票、钥匙等保管好,以免失窃而造成损失。4、禁止在寝室内私拉电线、玩火(点蜡烛等)。5、通学生不得进入宿舍,不得擅自留宿外人。男。女同学之间不得相互串宿舍。四、奖惩规定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卫生习惯,采用个人扣分制,具体规定如下:1、个人内务不按规范要求整理摆放的,每项扣1一5分,劝导无效,可加倍扣分。2、地面不扫。位权不倒、物品摆放不整齐的,扣当天值班人5一10分。3、每次规定的大扫除项目,没有做到的,全室每人扣5一10分,局部没有做到的',扣分工负责人5一10分。4、从窗口倒水或将水倒在室内、过道、楼梯口者,扣10一30分。劝导无效的可加倍扣分。5、因使用明火(点蜡烛、焚烧废纸等),扣当事人50分,造成严重后果者,除负责一定的赔偿外,依情节轻重,由学校给予处分。6、对寝室内用膳者扣20分,酗酒者扣50分。7、熄灯后讲话,听收录机影响他人休息者,扣10分,劝导无效者,加倍扣分。8、寝室内打扑克者扣20分,赌博、抽烟者扣50分。9、私配钥匙者,扣20分。10、回家不请假或私自在外住宿者扣20分,劝导无效的,加倍扣分。11、不按时起身,早锻炼迟到者,每次扣5分。缺席者扣10分。12、不服从舍各老师,无理取闹,妨碍正常工作者,每次可扣l0-50分。13、每位同学的扣分情况每周向班主任汇报一次,每个学期内扣分累计满50分者,作书面检查。扣分满200分者,移交学校教导处处理,扣满400分者取消住宿资格。14、每天上午或下午学校组织检查宿舍,次日公布分数。15、以“洁、齐、美”文明宿舍每月评选一次,并给予公开表扬。16、学期结束,根据寝室内学生扣分及评选“洁。齐、美”文明寝室光荣称号次数,评选出“模范宿舍”,并给予适当的奖励。17、各个班级宿舍得分情况。评选“洁。齐、美”文明寝室次数与评选优秀班集体等挂钩。18、每个学期学生扣分递交班主任,与思想品德评语、操行等第、评选三好学生等挂钩。宿舍管理规定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员工集体宿舍管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员工集体宿舍的安全和正常秩序,特制订本规定。第一章总则一、本公司或项目的员工集体宿舍仅限于下列人员住宿;1、非本市户口、家居外地的实习生。2、经公司或项目审定的人员。二、员工集体宿舍应配备消防灭火器材;三、员工集体宿舍房间内应有紧急疏散图;四、宿舍房门的钥匙由宿舍管理员或宿舍长统一掌握,其他住宿人员未经许可不得私自配置;五、如遇紧急意外情况,应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组织自救逃生;第二章住宿人员须知一、自觉遵守员工集体宿舍管理规定,服从管理人员管理,保持宿舍区的安静,不大声喧哗、打闹;二、自觉参加防灾救灾救援演练,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三、爱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