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复习试题第一篇:语文复习试题1.观潮一、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潮来时是按()的顺序写的,抓住了来潮时是()、()、()等特点来进行描写的。★3.鸟的天堂一、课内阅读1.《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而没看到(),第二次看到了()。2.作者在看到大榕树后,发出了感叹之语:()。3.文中前四次出现“鸟的天堂”都加引号,是因为(),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4.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①()②()。★5.古诗两首一、解释词句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译: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译: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诗句的寓意。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三、悟理:1.《题西林壁》让我们懂得()。★6.爬山虎的脚一、理清思路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2.叶子的特点: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二、通过课文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7、蟋蟀的住宅1、这篇课文是()国()写的一篇观察笔记,选自《》。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的修辞,把蟋蟀当作(),把它的巢穴当做(),把它的活动当做()。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问题二: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9、巨人的花园一、课内知识1.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了()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巨人回来前后()的对比;拆围墙前后()的对比。2.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3.“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怎么理解?答:10、幸福是什么一、这篇课文告诉我们()。11、去年的树一、课内知识1.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故事是通过()展开故事情节。2.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要()。3.鸟儿睁大眼睛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就飞走了。(1)两句话中都有“看”,鸟儿没看见朋友,只看见了(),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12.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内知识1.童话分为2类,一类是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德国的豪夫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另一类是群众中流传的,后来经人搜集、整理,如《格林童话》。★13.白鹅一、课内阅读知识1.本文作者是(),他不但是()家,还是一位()家。2.本文作者运用了()的方法突出特点。(如用鹅的“”与狗的“”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和“”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显出鹅“”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地吃它的饭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还运用了()来表达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3.本文的结构上作者运用了()的写作方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是全文的()“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起到了()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4.“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从容”中的“从”读()“从容”是()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大模大样”用来形容();这句话写出了鹅的(),更显出了鹅的()。5、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对鹅的“”重点理解。“譬如”是()的意思;“倘若”是()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