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故事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励志故事编辑精选.docx

高考励志故事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励志故事高考励志故事(精选8篇)励志故事说明了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能够使人建立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心态,为人生大厦的建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励志故事(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励志故事1当无数创业者仰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时,不少人并不知道他也曾是个失意的考生。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虽然高考志愿是北京大学,但他那年的数学仅考了1分。几番纠结后,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时,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20岁那年,他第三次走进考场。这一次,他的数学成绩达到了79分,总分比本科线差了5分,并入读杭州师范。随后,由于杭州师范英语系刚升到本科,报考学生不足,他成为几个英语成绩较好,可以直接专科直升本科的'幸运学生之一。如今,那个在高考中狼狈的少年,已经成为无数草根创业者的偶像。正是因为他曾经的失败、平凡的出身和如今的辉煌成就,让无数的普通人看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如果当年,他在高考失利后选择放弃,怎么会有今天风生水起的人生?高考励志故事2作为当今世界影坛华人导演的翘楚,谁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个“失意少年”呢?从高一起,李安便梦想成为一名导演。不过,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据李安回忆,二度落榜时,整个家庭犹如遇到了世界末日。直到第三年,李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这是自己“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并终在电影领域里大放异彩。时至今日,李安在电影做出的`贡献已经无需多言: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佳外语片奖;2006和2013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高考励志故事3高考考场上,有一位特殊的考生,她双眼都只有0.04的视力,要靠放大镜趴在桌子上,才能看清考卷上的试题。而在高考前,她已经被长春大学提前录取,但为了一个心中的梦想,她仍然坚持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436分的成绩。她就是19岁的青岛女孩肖余商,山东地区第一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校学生。即墨温泉镇的这个农家小院,就是肖余商的家,高考结束后,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电脑,今年暑假,肖余商有了许多新的安排。这些事对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可能很平常,但对肖余商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肖余商的书桌上,永远放着一个放大镜,由于先天患有白化病。从在村里上小学开始,坐在第一排的肖余商,就因为看不清黑板,只能靠听来记忆老师上课的内容。小学毕业后,父母把肖余商送到青岛盲校读书,两个月回家一次。在盲校的六年,肖余商加入了合唱队,是广播站的播音员,还参加了诗歌朗诵比赛和广播操比赛,在与同学的学习、相处中,原本封闭的心门渐渐打开了。高考前,肖余商通过盲校的报名考试,已经被长春大学中医专业录取,但她却仍然坚持要参加普通高考,因为她心里有一个理想,就是当老师。此时留给肖余商的复习时间只有40多天了,就是利用这一个多月,原本学理科的肖余商,又重新复习了全部文科的课程。放暑假后,每天傍晚,肖余商都会和妈妈一起,到村北的养鸡场看爸爸。自从承包了这个养鸡场,爸爸肖世星每天24小时都要在这里看管,晚上就自己住在旁边的`板房里。原本肖余商的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可看到这些年女儿这么努力,也越来越有出息,他们就想着多挣点钱,让女儿能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肖余商说,虽然自己有先天缺陷,但这些年的经历,已经给了她自信,对以后自己将要面对的更广阔的世界,也充满了期待。高考励志故事4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怀远县城。“爸爸是怀远公安局的,妈妈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妈妈训斥。1977年恢复高考,让史玉柱开始认真学习。此前,他高中毕业就“下放”了。18岁之前,史玉柱随父亲两次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外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此刻,尽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觉得他离大上海很遥远。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史玉柱的数学理想破灭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