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消除学生作文畏惧消除学生作文畏惧[摘要]学生畏惧写作,很大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缺少写作技巧,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教学中要以范文引路,降低难度,布置“随阅小作”,教给学生刻画细节的方法和一些作文技巧,使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场景回放(一)地点:教室时间:某一节语文课学生:老师,这周的日记本还没发下来。教师:为了迎接考试,抓紧时间复习,这周的日记暂停一次。学生:(欢呼)耶!场景回放(二)地点:校门口时间:放学时间家长:老师,我的孩子每次打开作文本,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她每次都要等到星期天的晚上写,有时还写不出来。为了让她在写日记时有素材写,每个星期我都带她出去玩。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辅导了。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文呢?据询问调查,学生反映了以下两个问题。1.关于内容:缺少写作素材“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面对平淡无奇的生活,我们如何强求学生写出精彩纷呈的习作?2.关于语言:缺少写作技巧许多学生常常是心里有话不会说,有话说不出,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表达,写不出文章。没有成就感,何来写作的兴趣?现在有不少教师为了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对学生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认为,这其实是对“我笔写我心”的误读,它容易导致学生作文表达的浅陋和随意,也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师教学不作为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习作应让学生先学会如何走,才能放手让他们去跑。回顾自身十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尝试。一、范文引路,练好功1.范文的来源范文,可以是教材内的课文,可以是班级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的名家名作,还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2.范文的组合(1)单一引领。一篇范文解决一个问题,集中明确。(2)两相比较。可以是一篇有缺陷的,一篇没有缺陷的;也可以出示两种风格不一的,一篇是名家经典,一篇是同学习作。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得到的启发是不言而喻的。(3)多维指向。如一篇文章有好几种开头方式,可以用对话开头,可以引用诗句开头,可以以场面描写开头。3.范文的时机(1)前置。范文前置更适合低段学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建构起基本的言语规范。(2)穿插。就是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通过范文给予引导。(3)后置。范文后置更适合高段学生,可以保证学生在充分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二、降低难度,试仿写1.仿写的途径:课文、教师的下水文、课外阅读等如通过学习《燕子》,进行抓动物的主要特征的写作训练;学习《陶罐和铁罐》,进行对话描写的写作训练;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进行季节更换的仿写训练。2.仿写的原则:易学、实用、渐进、侧重句式的仿写,如《捉迷藏》一课中的重点词“全神贯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后,教师可让学生依照句子来写一写;片段的仿写,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因果关系的构段方式,是片段仿写的典型段落;篇章的仿写,如写作顺序的仿写、布局谋篇的仿写等。3.诗歌是仿写教学的首选诗歌的结构比较单一,学生较容易模仿。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学生结合平时的认知写得兴致盎然;学习《听听,秋的声音》之后,可写一写《听听,春(夏、冬)的声音》《听听,海的声音》《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等儿童诗。三、“随阅小作”,乐练习低年级以写句为主,中年级写以段为主,高年级以写片段为主,紧扣两个“适度”――内容难易适度、时间长短适度(5~10分钟为宜)。“随阅小作”是“单元大作”的铺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对“单元大作”的`畏惧心理。再者,同类型的题材在不同学期多次出现,每一次的训练目标应如何体现层次性,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和收获?以第二学段的写景习作训练为例作这样的分解,更符合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四、细节刻画,添亮色学生到了高年级,基本能做到文从字顺,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然而纵观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新鲜刺激的活动在学生的笔下竟索然无味;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学生的笔下大同小异。我们应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如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等,增添文章色彩。1.动作描写:把动作进行分解,使用几个连续的动词把动作写具体(1)“这时哥哥跑过去,把那个小男孩扶了起来,对他说:‘哪儿摔伤了呀?痛吗?以后小心点。’小男孩大概被哥哥深深感动了,说:‘没事,没事。’”(2)“这时,哥哥迅速跳下车,随手把车子往树旁一靠,飞快地跑过去,蹲下身子,把小男孩的手放在他脖子上,用尽力气把小男孩扶起来,问:‘摔伤了没有?痛吗?以后可得小心点。’”看着哥哥关切的眼神,听着他急促的喘气声,小男孩忙说:‘没事,没事。’”2.心理描写:把人物的心理与环境结合起来例:“风呼呼地刮着,卷起了无数落叶,不一会儿,雨便‘哗哗’地下起来。糟了,我没带伞,爸爸妈妈今天都到乡下去了,怎么办呢?‘铃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