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载人航天精神演讲稿古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传说,但万户飞天是真实存在的事情,讲的是明朝一个叫万户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于是他在自己的椅子上绑了足足47支火箭,手拿风筝起飞,但还没飞出去多远就爆炸了,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人们称他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而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飞向太空是什么时候?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遨游太空,中国人终于圆了千年飞天梦。载人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期关注的一项伟大工程。曾经,航天大国的俱乐部里,没有中国的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百废待兴的落后局面,面对来自国际社会武器威胁,中国共产党人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事实证明,我们也正是这么做的。同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创建。到了1968年,我国开始启动首个载人航天计划曙光一号计划。但是,由于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计划几经波折,最终未能实施。直到1992年9月21日,中央批准正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科学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10年,我们党又适时作出空间站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在2020年前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空间站。新时代,我们党更是满怀信心地把“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来,先后有六艘载人飞船,五艘无人飞船,两艘空间实验室被送上太空,共计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飞出地球。如今,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一个己经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国家。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开拓创新,突破前进,归根结底在于航天精神的支撑和引领。对于航天精神的科学内涵,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党中央首次将载人航天精神总结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四个特别。201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派学员代表时强调,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下面,我将载人航天精神这四个特别的内涵分别阐述。特别能吃苦太空和天空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天壤之别,实现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跨越。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过魔鬼式的训练。1998年1月5日,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等待他们的是长达五年的艰苦训练。这其中就有杨利伟。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他要学习58门课,3000多个学时。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在连续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都没在晚上12点之前睡的。为了解困,他准备了一个特大号的杯子,里面泡满浓茶,熬不住就喝点。除了理论学习之外,体能的训练也是重点。号称魔鬼训练的超重耐力训练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离心机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旋转,坐在里面要经受八个大气压的压力,相当有八个人压在你身上。整个过程,头晕目眩,呼吸困难,面部肌肉都被拉扯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每分每秒都是煎熬。训练的时候,航天员手边都会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一旦坚持不住,按一下这个按钮,训练就会自动停止。但自从1998年航天大队成立以来,24年过去,没有一个航天员主动按下按钮。除此之外,还有血液重新分布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跳伞、野外求生、冲击、转椅等等8大类140多个训练科目。除了出众的身体素质外,宇航员还要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必须要具有临危不乱,泰然处之的果敢与超出常人的心境。因此心理测试和训练是宇航员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试者要在不同场景模拟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检查,考察宇航员面对困难的能力和与人协调沟通的本领,同时考察宇航员在恶劣太空环境以及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的心理稳定性。多年以后,杨利伟在书中写道,当一件事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接近成功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航天员的吃苦,不单指经受物质条件的艰苦,更包括克服身体的辛苦,战胜意志的痛苦,可以说是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韧性和毅力,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十几年来有一个心心念念的愿望,就是要去到载人航天飞船主着陆场看看,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年事已高,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13年神舟十号的时候,他终于圆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