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文言文阅读知识大全第一篇:中考文言文阅读知识大全中考文言文阅读知识大全课标解读以及中考热点:1)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2)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3)能默背基本篇目;4)能理解、翻译重难点语句;5)能对文章(段)进行整体感知、理解、分析、欣赏;6)能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写作特色;7)能联系实际谈体会、评价。知识要点:一、文言文阅读知识1.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跟“叛”的读音相同,临时借“畔”代替“叛”,这里的“畔”就是通假字,“叛”是本字。又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代替了“邀请”的“邀”,应读作yāo,“要”就是“邀”的通假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1)通假字的形式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同音字代替。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不用原字,而写成另外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异同相同:二者都是用音同或者音近字去代替另一个字,性质上并无不同。不同: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也就是说某个意义有音无字,只好假借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通假字的读音同本字的音。2)通假字的种类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愚公移山》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才。(材——才)《马说》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如:将军身披坚执锐。(被——披)《陈涉世家》④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代替例如: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坐——座)《口技》第二篇:深圳中考文言文知识汇总文言文实词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6、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7、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8、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9、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10、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1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1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14、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15、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1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17、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1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1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2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2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2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23、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24、杂然相许(赞成)(同上)25、寒暑易节(交换)(同上)26、虽我之死(即使)(同上)27、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28、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29、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30、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31、亭亭净植(树立)(同上)3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3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34、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35、林寒涧肃(寂静)(同上)36、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37、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38、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39、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40、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41、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42、叔尔远逝(忽然)(同上)43、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44、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45、悄怆幽遂(深)(同上)46、不可久居(停留)(同上)4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48、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49、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50、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5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5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碌的样子)5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5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55、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5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驱策,用马鞭子打)5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58、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5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60、云归而岩穴暝(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