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美家庭好儿媳的句子(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最美家庭好儿媳的句子篇一张玉花,女,1966年7月生,县乡人,初中毕业。1985年,与社村民张万军结为伴侣。丈夫张万军祖上三代皆为靠天吃饭的农民,家境虽不算富裕,但凭勤劳质朴的家风,生活还算幸福。1987年5月,张万军之长子张奇出生,老张家添丁,全家喜悦,但随着张奇的成长,张万军夫妇发现自己的孩子反应较同龄孩子迟钝,经县医院诊断为轻度智力障碍。1989年3月,张万军之次子张峰出生,上奉高龄双亲,下育年幼子女,张万军夫妇生活的负担一天天加重。但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张万军夫妇用勤劳的耕作,努力的让父母安享晚年。2000年12月,父亲张学义因脑溢血,在家中安详的离去。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6月,在市打工的张万军,因车祸不治身亡。照顾年迈婆婆、智障儿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李玉花身上。张万军姐弟七人,其弟张万帅、张万雄于1992年、1996年成家,姐姐张万英、张万芳,妹妹张万萍、张万珍也都相继出嫁。二弟张万权在做摩托车销售代理,三弟张万雄在搞建材装修生意,经济收入可观。为减轻李玉花生活负担,1兄弟二人多次提出照顾母亲的要求时,都遭到了李玉花的拒绝。2005年6月,婆婆突然中风,在县住院的三十多天里,李玉花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三十多个日夜,李玉花曾多次中暑呕吐、晕倒,但她从未耽误过一次,她默默无闻的行为,深深感染着同病房所有的人,感染着医生和护士,曾一度被医院传为佳话。出院后,李玉花婆婆留下了后遗症,半身瘫痪,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李玉花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李玉花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脚指甲都是灰指甲,很硬很臭,李玉花每月都要给她修剪一次,之前都先用温盐开水将婆婆的手或脚浸泡半个多小时,待指甲或趾甲软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细心地一个一个的修剪。握剪刀的肌肉发红了、关节发肿了,她没叫苦,没说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然而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大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婆婆知道自己半身不遂,起不了床,虽然有孝顺的儿媳侍候着,但想着媳妇要照顾孙子生活、上学,她就这样成了家里人的拖累,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的儿媳妇,她逐渐消沉,愁眉不展,茶饭不思,甚至有时候故意刁难媳妇做的饭菜,好让媳妇生气,放弃自己,但是媳妇还是一如既往的伺候,饭菜咸了、腻了,就端回去重做,为的就是让婆婆感受到婆媳共同撑起这个家的信心,坚定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婆婆因为痛失长子,形成了多年的失眠症,李玉花不顾一天的疲劳,每天晚上陪着婆婆,给她按摩、说宽心话直至她入眠,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熬就是12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玉花的细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慢慢的开始恢复。李玉花婆婆有4个女儿,但比起细心照料方面,婆婆总会说:“媳妇比我的女儿的还贴心还孝顺!”因为常年照顾多病婆婆、智障儿子,李玉花每天很少能睡个安稳觉,今年50岁不到李玉花,冠心病、支气管炎……已是病痛缠身。“也有人劝我说,把儿子送到福利院,我上了年龄根本照顾不了。可是,再傻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只要我活一天我就得照顾他一天,不能因为照顾婆婆放弃儿子,更不能因照顾儿子放弃婆婆。”李玉花说。李玉花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邻里关系融洽。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田间耕作,只要别人需要帮助,李玉花从不推辞,村上的人都称她是村的“活雷锋”,口碑载道。邻庄的村的王凤山一直对李玉花事迹赞口不绝,更不嫌弃李玉花的智障儿子,和李玉花结为亲家。现如今,李玉花婆婆已经83岁高龄,一度失去的语言能力失而复得,就连瘫痪的右手也重新恢复了功能,身体状况奇迹般地与正常人无异;次子张峰从大学毕业,现供职于公司,更加欣慰的是,李玉花之孙张怀贤也以牙牙学语,健康快乐的成长。李玉花以至诚至孝的举动,演绎着新时代少有的“四世同堂”。每逢节假日,在外工作生活的叔伯妯娌、侄儿侄女们,都要来看望老人。这也是李玉花最繁忙的时候。她迎来送往,接待应酬,有时候一天要做好几顿不同的饭菜,招待亲友,她从无怨言,其孝道家风,名传乡曲。李玉花先后获县委2012年“孝亲敬老道德好儿女”称号,获乡党委、乡政府授予的2013年“道德素质大讲堂先进人物”称号,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3年获村“尊老爱幼好媳妇”称号。最美家庭好儿媳的句子篇二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阜新市新邱区xx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