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护性耕作技术评价研究的任务书任务书一、项目背景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护性耕作旨在通过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分的蒸发,延长土壤的肥力和耕作能力,以增加土壤生产力。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种植中。然而,目前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评价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二、研究目的本项目旨在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系统的评价和研究,明确其优劣和适用范围。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评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的影响,分析其效果和机制。2.评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其产量效应和影响因素。3.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条件和适用范围,比较其与传统耕作方式的差异。三、研究内容1.了解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现状,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2.对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田和非农田样地进行定位和采样,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的测定和分析。3.选择适合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和措施,测定和比较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4.测定和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5.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发展方向。四、研究方法1.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测试,测定土壤物理性质、水分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等关键指标。2.采用实验和对比模拟等方法,对采用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田间试验进行设计和实施。3.通过对田间试验和耕作措施的比较分析,得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和影响因素。4.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效益评价,得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五、论文撰写本研究项目完成后,需要撰写一份结论性论文,论文结构包括:1.绪论2.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现状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评价方法4.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分析5.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6.研究结论7.参考文献六、任务计划总工期:12个月1.第1-2个月: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2.第3-4个月:现场采样和测试3.第5-8个月:田间试验和结果分析4.第9-10个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5.第11-12个月:论文编写、修改和提交七、经费支持本项目总经费为100万元,包括人员、设备、材料、差旅等各项开支。经费来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为赵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