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一套).doc
上传人:韶敏****ab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一套).doc

2022年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一套).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5/NUMPAGES总页数52022年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一套)(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共20分)1、对别人说话算数,会有人_______,对自己说话算数就只能靠_________了。2、家乡的_____靠大家,家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想办法_____。3、_________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4、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应遵守通信中的_______,要注意通信_______。5、_________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6、班徽是一个班级的_________,是班集体的_________,代表了一个班的_________。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_________,班有_________。8、很多劳动者从事的工作看起来也许非常_________和_________,但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9、作为家中的小成员,我们应当做些_________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10、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当同学获奖时,你应该()。A.不服气B.向他学习C.喝倒彩D.到处说他坏话2、下列不是关于诚信成语的是()A.立木而信B.锲而不舍C.一诺千金3、()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A.说话算数B.说到做到C.尽力完成4、下列()不是关于诚信的成语。A.立木为信B.一诺千金C.拔苗助长D.一言为定5、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A.3月12日B.5月1日C.9月9日6、下面哪个更符合文明顾客的语言()。快拿个文具盒,我看看B.请帮我拿个文具盒C.你这个文具盒太烂了7、王凯答应周六和同学一起去公园玩,但因家中有急事走不开。事后,王凯应该()。A.不当一回事儿,反正是小事。B.从此不再对同学许诺。C.主动向同学解释、道歉,以得到同学的谅解。8、有了空调,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A.舒适B.复杂C.沉重D.困难9、同学们都不愿意和()的同学交朋友。A.自私B.真诚C.乐于助人10、面对民间艺术的衰落,我们青少年应该()。A.不用理会B.成为继承人,将艺术传承下去C.嫌弃民间艺术,让它更快地衰落D.努力学习,民间艺术和自己没有关系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班规不但约束同学,老师也要遵守。()2、班级竞争中,即便是使用不正当的方式,只要能够获胜,那也是很光彩的。()3、我们应当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4、今天新老师上课,俩同学在交头接耳。()5、发生冲突后,冲突双方首先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6、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7、选班长时,王明把票投给了孟华,他的好友子晴抱怨王明没投他一票,子晴的抱怨是没有道理的。()8、泡泡糖吃完后应该用糖纸包起来再扔进垃圾箱。()9、新转来的同学,小丽嘲笑别人又土又笨。()10、北京“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四、连线题。(共10分)1、将下列民间艺术与其所属省市或地区连起来。变脸东北秧歌北京舞狮天津京韵大鼓四川杨柳青年画广东五、简答题(4小题,共30分)1、商品的外包装上有哪些重要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中你和家人都接受过哪些劳动者提供的服务?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