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一吃****海逸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两小儿辩日》教案精选.docx

《两小儿辩日》教案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小儿辩日》教案【精品】《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目标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预习: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2、思考课后习题。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背诵名言警句或: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二、师引入文章: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三、解题(一)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二)生: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三)根据题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四)师梳理一下问题,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四、解文(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一)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1、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2、生勾画。3、反馈。4、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5、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6、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1、师: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2、找句子。3、反馈。4、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生分四人小组学习。5、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两小儿辩日》教案篇2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设计理念: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准备通过有效的诵读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韵,品味古文的特质。教学重难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2.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释题1、“辩”字入手,导入课题。由“辩”字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辩论者是“两小儿”,辩论的对象是“日”从而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言字旁?是个什么字?(师板书“辩”字)来我们用它来组词。区分“辩、辨、辫”。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辩论的古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告诉老师,文中辩论者是谁?辩论的对象是什么?2、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简”。师:简,文言文行文简练。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二、探究阅读方法,初读感知1、讨论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师:面对如此行文简练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哪些方法来学习它,来理解它?2、学生自读课文。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中重点听。(出示课件中自读提示。)3、指名读全文,问其读后的感受,有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