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南导游词河南导游词(精选17篇)河南导游词篇1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国家5A景区。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0、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普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额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河南导游词篇2现在我们来到有千古名园美誉的禹王台风景区观光游览。禹王台风景区位于开封市的东南隅,占地面积400亩,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五大植物园:樱花园、牡丹园、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开封著名的名胜古迹--古吹台,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叫古吹台呢?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音乐家名叫师旷,他的音乐造诣很深,是晋平公驾下的一名乐师,他经常在这座高台上弹奏乐器,人们为了纪念师旷,就把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于黄河泛滥成灾,人们饱经水患,谈水色变,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为禹王台。现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筑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整座建筑,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我们看到的这个四柱三门式的木牌坊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而修建的,它初建于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抚题写的。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古吹台上参观。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楼叫御书楼,是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为大禹治水亲笔题写“功存河洛”匣额而建造并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书楼上欣赏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书法。第一组塑像是“康熙御书”,说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台上为大禹治水题写“功存河洛”匾额落款时的情景。在此康熙还题写了“嵩高峻极”、“灵渎安阑”、“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