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国演义第一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通过对三国纷争的生动描写,全景式地展现了那个特定时期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及历史演变的宏阔画卷,几百年来,差不多被整个民族一代接一代地不停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各个角落,对我们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对民众历史知识的影响《三国演义》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时间跨度很大,写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这漫长时间的错综复杂、纷繁交织的矛盾斗争和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的描绘中,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些复杂尖锐的矛盾的描绘以及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广大民众获得了有关三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历史启示。1、它有利于广大民众了解三国时期军事、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以及历史演变的状况。全书写汉末宦官专权,朝廷腐败,何进招董卓诛杀宦官,造成大乱;十八路诸侯借口讨伐董卓,又造成割据称雄的形势;后来经过互相争夺和吞并,终于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其中,穿插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复杂和尖锐的斗争,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为之目眩神迷,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的中国民众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关注。在《三国演义》出现以前,没有任何历史文学作品达到这一水平。因而尽管清代章学诚批评其“七实三虚”,但不可否认的是,民众了解三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的历史特点,不是直接来自历史著作《三国志》,而更多的是得益于通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可以说,中国广大民众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熟悉超过中国历史的其它任何一个时期,《三国演义》无疑起了重要作用。2、它帮助广大民众初步认识自周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天下分久必合,从而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统一的衷心向往。整部《三国演义》在客观上表现出来的总体趋向是通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而谋求最后统一的全过程,并由此引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结论。尽管在我们现在看来,这里面有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历史循环论,但这一结论却较为直观通俗地概括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趋势,即自周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地从统一走向分裂,同时又不断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这种普遍的、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说明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可能出现彻底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说明了中国人民希望统一、拥护统一的思想与行动,促成了中国历史统一多于分裂的局面。《三国演义》这种“分久必合”的思想,无疑给了中国广大民众有益的启示。二对政治、军事谋略的影响《三国演义》反映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评定东吴为止一百多年间的全部战争生活,描写了这一时期的一切战役和许多重要战斗。但它的战争描写不是孤立的,往往置于一定的政治斗争的背景下,战争描写与政治斗争密切地联系着,而谋略贯穿于斗争的始终。因而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其政治、军事谋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清农民起义有过重要的启示作用。1、据黄人《小说小话》里记载:“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王帐唯一之秘本。”这些传说虽未必完全可靠,但《三国演义》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农民革命的战略战术起过一定作用,则是可以断言的。此外,《三国演义》在描写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虽也重视武力的因素,歌颂了许多武力绝伦的英雄人物,但作品把斗智放在决定意义上面,一切斗争的最后胜败,都决定于斗智。许多有关斗智的描写,成为明清时代农民起义者的教科书。2、满清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身处关外,还是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阅读《孙子兵法》之类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带军、打仗的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3、《三国演义》反映的一些重要政治谋略,如“政治斗争的胜败,决定人才的多少和是否善于使用人才”以及“团结朋友、孤立敌人”都对后世有着重要启示作用。前者会使人感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信任人才的重要意义,后者会使人明白团结一切的人,从而壮大自身力量的重要性。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向刘备定下的联吴抗曹的战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便为何干之同志借用,以讲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三对民族性格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价值标准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