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论怨与文学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0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诗可以怨”——论怨与文学的中期报告.docx

“诗可以怨”——论怨与文学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可以怨”——论怨与文学的中期报告“诗可以怨”这一说法意味着文学作品可以包含着作者的怨恨情绪。在文学中,怨恨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怨恨情绪在文学中的使用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命运的不平之鸣。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满庭芳》中便写道,“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嗟身。千古凭高对此心,不知怨嗟与谁人”。这一怨恨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内心体验,更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和传递。怨恨情绪在中期文学中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元曲中的《西厢记》以怨恨为主旨,展示了女主角李夫人对命运和社会的怨悔之情。近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少女柳眉眼中所怨恨的,是家庭和爱情的束缚,以及种族间的不公。怨恨情绪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主题或情感体验,更是作品的一个呈现方式。怨恨情绪通过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激情和浓郁的情感气息。因此,怨恨情绪在文学中的使用和表达,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传递的方式,有益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