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十几减7教学反思十几减7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几减7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十几减7教学反思1满意之处:这节课的重点是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例3前出示一副点子图,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不足之处:1.这节课的重点并非算法的多样性,但仍然通过视频播放了4种算法,没有对“想加算减法”进一步展开,交流计算方法。虽然有适时点播,但导致部分孩子难以分清重点。2.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比较,由于很多孩子习惯用“破十法”来解决问题,这节虽有引导孩子对二者进行观察与比较,但是时间关系,没有连麦引导孩子说发现。3.顾虑连麦有延时,孩子说不对,时间较短等,与孩子连麦次数较少,仅让家长将孩子的`答案打到对话框里。4.上午半个小时播放视频加适时点播,将练习题放到下午再巩固提高这一做法有待反思和改进。改进措施:1.认真备课,对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2.切记“贪多嚼不烂”,精讲精练。3.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与孩子连麦,特别是总结发现提升之类的问题,多让孩子说说想法,让孩子自己去明确体验。4.开展组内教研,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式。十几减7教学反思2《十几减7、6》是在学完《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来以为将学《十几减9、8》的破十法、连减和想加算减法用到《十几减7、6》,同学们会掌握的挺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给一年级学生写出算式,让孩子们视算,可能还会算,但如果让学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让他在脑中想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点难,这一点我忽略了。另外,在学《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时,基础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连减或想加算减,以至于不能熟练说出计算过程,导致计算十几减7、6算式的.不熟练,有的出现方法混淆的现象。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时,可以舍弃用小棒摆一摆的环节,直接让孩子在练习本上写出某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以免有为了形式增加环节的嫌疑,而为了节约时间,又仓促结束,让人感觉没力度,还不如直接去掉。本节课做练习的时间也很少,知识不练就得不到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注意当堂检验学习效果。十几减7教学反思3一、满意:这节课设计是先让学生通过苹果图,列出一图四式,复习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对这节课用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做铺垫,然后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学习了用四种方法解决问题,老师通过对方法的总结,让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在解决这道题的优势。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用想加算减发计算更方便。学生上课期间在练习本上做题,在班级钉钉群里踊跃发言,课堂上通过看视频讲解和老师讲解相结合,通过做练习题巩固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二、不足:1.这节课堂上视频播放时中间出现画面不同步卡的的现象。停下来让学生重新进入直播,调节清晰度。2.课堂讲解以老师为主,总结也是老师进行总结。3.讲课语言不够简洁。4.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想加算减法在计算中的简便,讲解中虽然提到了想加算减法的优点,但是习题中学生还是以破十法进行计算为主。5.缺少与学生连麦互动,应该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自己总结想加算减法的在哪种情况下用更简便。6.下午上课以复习上午学习知识,讲解习题为主,和学生连麦次数多,用的时间较多。三、措施:1.出现卡等问题时,及时停下来和学生进行沟通。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3.认真备课上课,做好上课准备,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4.多与学生进行连麦互动,多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十几减7教学反思4上一节课,感觉孩子们对于十几减8、7的口算还是很不熟练的,所以今天的练习课特别关键。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想尽了办法。一年级的孩子,练习的形式一定得多样化,才能保证质量。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今天主要的任务是完成练习二的第6至第8题,让孩子们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6题,是三个题组,看似数字不同,其实是关系密切的,以前,我总是让孩子们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是让孩子们先比较、发现规律,结果证明,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不容小看的,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找到规律:根据第一道加法算式,可以直接推算出下面两道相应减法算式的得数。发现了这个规律,再去写得数,就变得轻而易举了。我想,通过这样的题组练习,“想加算减”的优势在孩子们的心里会得到更大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