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选20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篇1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己研修计划。一.自我分析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二.研修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三.具体措施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篇2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能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一、自我分析: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十分欠缺,网友少参加学习团体也少。二、环境分析:问题永远在自己身上。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教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很难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资源库还不够健全,可用资源有更少之又少三、发展目标: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1、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魔法棒。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厌学”到“会学”最后达到“乐学”。3、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学会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做个时代的“弄潮儿”。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间不够用:本人担任六个班地理教师,在校内担任学科组长一职,在校外担任“市级兼职地理教研员”,在担任义务地理资料管理员,所以可能时间不够用,但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缺少名师:身边缺少信息技术应用名师,在和暗中摸索。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篇3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一、指导思想略二、研修目标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三、研修方式1、聆听请教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2、反思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积极学习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研修目标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