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教师职业道德心得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师职业道德心得篇1从南京培训回来以后,按照学校布置的要求进行了暑期读书,读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一书,其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体会很深!课改后的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教师的工作仅仅是教学吗?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更感觉到“反思行为”对于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反思行为”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克菲尔德指出:没有反思的教学是“天真的教学”,天真的教学意味着,我们总是设想自己的教学行动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与学生们所领会到的完全一致。往好处想,这种教学是天真的,往坏处想,这种教学将导致悲观主义、内疚和懒散。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备课时,我们始终要站住儿童的立场考虑,不能按成人的角度,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设计教学,当学生的反应不如人意时也常常抱怨学生的脑子笨,教不会,其实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问题往往在于自己的.教学。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段:五年级借班体育游戏教学"分四组学生利用20张体操小垫子制作一只跳箱",在根据老师提供的20张垫子后,很快就有一组学生制作好了,我过去一看,傻眼了,东倒西歪的,我连忙解释道:不是这样摆的,不牢固,会倒的,可学生们听了一脸茫然:怎么摆?我只得摆给他们看……因此教学而显得被动,其成因:(一)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解,总认为学生会摆好的,学生会按照老师的意图实施的.(二)教师没有很好地预设:正因为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所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也是很无形的。(三)老师的需要问题要明确,不能含糊,不能误导,因此,课堂问题就出在我老师身上,对学生的提问(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一定要明确、清楚,不能误导。案例中老师不正成了“天真”的教学吗?如果没有反思,可能还会埋怨学生的“愚笨”呢。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一书后,我明白了: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有“自我更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教师要以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教师职业不仅是给予也是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也就是要寻找并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求自己能成为名师,但求自己能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学习型教师、一名反思型的教者。教师职业道德心得篇2本学期初我们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通过深刻的学习,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二、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都喜欢模仿,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这将会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