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成气制甲醇工艺技术介绍第一篇:甲醇的主要用途及国内外生产状况:1、甲醇的主要用途: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在化工、医药、轻纺、国防等许多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用途。在化工生产中,甲醇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甲基叔丁基醚(MTBE)、碳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丙烯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一系列有机产品。另外,近年开发成功的MTO工艺和MTP工艺,开辟了由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路线,由甲醇替代石油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时代已经来临,其对甲醇的需求量将是非常巨大的。甲醇又是一种很好的有机溶剂;甲醇还是新一代能源的重要原料,是一种易燃的液体,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可以应用于运输、工业、厨房和发电用燃料中。如:以合成气合成低碳混合醇可直接加入汽油作燃料使用,可解决汽油加铅造成的污染问题;由合成气可制造液体燃料;以甲醇为原料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等。作为液体燃料,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国外早已研究、开发并正在推广应用,我国许多单位已开发含甲醇15~2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并通过鉴定。今后将进一步推广应用。以甲醇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用甲醇制微生物蛋白(SCP)作为饲料乃至食品添加剂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2、生产状况:(1)国外生产状况:从上世纪的20年代开发成功合成气生产甲醇以来,甲醇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近20年来,世界甲醇生产能力的地区分布及生产状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甲醇工业与天然气的开发是同步发展的,新建装置大多建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需求有限,因此大量的甲醇出口到美国、西欧和日本,而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装置则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已逐步减产或关闭,转而进口甲醇,如日本曾是世界主要的甲醇生产国,但现在已不再生产甲醇。预计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发展。目前,甲醇生产世界各地分布也比较广。依据生产能力的大小,依次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中东、东亚、东欧、西欧、大洋洲及非洲等地区。其中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地区,占世界总生产能力近40.0%(其中北美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0.0%、拉丁美州占19.77%);亚洲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8.7%(中东占15.60%、东亚占13.10%);欧洲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2.60%(东欧占12.30%、西欧占10.30%);大洋州占6.4%;非洲占2.5%。(2)国内生产状况:我国甲醇生产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50年代也建了一些规模很小的甲醇装置。总结我国甲醇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上世纪5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甲醇的需求量增加,为了满足当时国家的需要,建设了小规模的甲醇装置,同时在一些小型实验室对甲醇技术进行了研究。60年代初,随着太原、吉林几个当时大型的化工基地的建成,在这些化工区建设了几套以煤(或焦炉气)为原料的较大型甲醇装置,规模在2~5万吨年。60年代,小合成氨厂在我国迅速发展,原料以煤为主,由于生产合成氨和生产甲醇合成气工艺技术相同和相近,于是大量的联醇装置发展起来,生产能力小的2000-3000吨年,大则3万吨年左右,大多数在1万吨年左右。这些联醇厂的建立,满足了当时国内市场对甲醇的需求。70~80年代,国内甲醇装置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四川和山东齐鲁石化公司引进技术,建设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各为10万吨/年,甲醇生产采用了低压法,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的同时,国内甲醇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80年代后期直到现在,国内甲醇的生产能力成倍增加,单套装置最大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年,生产技术和国产化有了质的飞跃。2003年国内甲醇的生产能力合计为430万吨/年左右,产量达到298.9万吨。造成上述产能高、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小甲醇生产装置厂家多,生产规模小、能耗高、成本高,竞争力差。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缺乏竞争能力的小甲醇厂会逐步被淘汰。第二篇:甲醇生产工艺(以甲醇工艺为例简介煤气化技术):一、气化目前,大型甲醇装置所应用的气化技术主要有:美国德士古气化(Texaco)技术和荷兰壳牌谢尔(shel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和国产水煤浆四喷嘴撞击流气化技术。(一)德士古气化技术属于气流床气化技术,是美国德士古(Texaco)公司根据油气化技术的思路开发出来的。它是在煤中加入添加剂、助熔剂和水,磨成水煤浆,加压后喷入气化炉,与纯氧进行燃烧和部份氧化反应。气化温度1300~1400℃,气化炉无转动部件,对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