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妙迹集》漫言.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弘一大师妙迹集》漫言.pdf

《弘一大师妙迹集》漫言.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源期刊网《弘一大师妙迹集》漫言作者:曹公度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01期回眸中国近代史,回味那段多事之秋,江山名公代出,令人遐思不已。而我坚信,无论岁月如何迁徙,世人不会忘记:“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这等醒世醍醐般的人生誓言;更不会忘记是谁给世人留下如此丰厚的精神哲思;事实上,我们也不该忘记。他就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中国近代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弘一大师。大师圆寂已整整七十周年,权以此文,纪念大师!弘一(1880—1942年),原籍浙江平湖,祖辈移居天津。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候,字息霜,别号漱筒;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睛老人。身出天津官宦巨贾之门,其父李筱楼为同治乙丑科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从商,经营得度富甲一方。弘一大师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篆刻、文学造诣于一身,他在中国最早提倡话剧,最早传播西方音乐,最早研究油画、广告画、木刻,最早介绍西方艺术发展史,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终桃李成蹊,先后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等文化名士。他三十九岁剃发为僧后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历僧腊二十四载;在深入研修潜心戒律中,著书说法身亲躬行,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被佛门弟子尊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从翩翩公子演变到一代大德,可谓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完成了从绚丽至极复归平淡天真的人生轨迹;是中国近代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在音乐、美术,书法、篆刻、教育、哲学等领域均有创造性建树。出于对弘一大师个人修为及艺术造诣的拜敬,所以在我以往的鉴定生涯中,对大师的艺术创作关注研究甚多。数十载烟云,俱是过眼;大师真迹确是不多,倒是像朱砂罗汉像之类笑话时见,唯有一物常浮脑海,今特撰本文与诸公共飨。二《弘一大师妙迹集》(海上名家高式熊先生题签),计画有“风、雨、雪、漏、清、晴、晨、生”墨竹八帧;高30.5厘米、宽18.3厘米,为清中晚期厚金叶笺;每页署识盖章不题本款;红木夹版盛装一册。纵览大师艺术里程,可知其绘画创作主要集中在其出家之前,嗣后书法唯多(甚至有说仅存书法);由于保管、战乱、年岁等诸因,现已大都散佚。但从存世并确真的《自画像》《水彩》《裸女》《素描头像》等墨作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中,还是可以确证大师艺术创作的轨迹所在。素描画,洒脱简练且生动清灵;油画,色彩鲜明且造型准确;书法,自篆次隶再龙源期刊网楷然行后草,早期雄健凝重,中岁圆润含蓄,晚年冲逸淡远;署款盖章,注重尺度且经营位置。极目大师笔墨韵致,通观该册墨情笔趣,婆娑竹影纵览无余。从俯仰开阖到离合伸曲,从浓淡清远到回背虚实,从徐疾畅涩到干湿枯趣,从写实生动到笔随意至;形简意胜摇曳多姿,超迈张敛千姿百态,深具中国绘画神髓,兼得西画透视技法。竹随主题,或风、或雨、或雪、或漏、或清、或晴、或晨、或生,如秋水碧潭中正静穆,拙朴风劲飘而不浮,松而不散逸而不枯,老而弥秀圆转自若;大师笔致意趣力现,笔墨造化非凡了得,诚可谓舍大师神笔谁敢置喙!因该册墨珍无有类比,为存世孤品,故鉴者只能从大师独有的笔韵中去参悟,同时也参阅了大量关于大师的存世资料。据大师所著《画语录》中部分,可证视听,现摘录如下:“图画者,为物至简单,为状至明确。举人世至复杂之思想感情,可以一览得之。挽近以还,若书籍,若报章,若讲义,非不佐以图画,匡文字语言之不逮。效力所及,盖有如此”;“图画者可以养成绵密之注意,锐敏之观察,确实之智识,强健之记忆,著实之想象,健全之判断,高尚之审美心”;“又若户外写生,旅行郊野,吸新鲜之空气,览山水之佳境,运动肢体,疏通精气,手挥目送,神为之怡,此又图画之效力关系于体育者也。”(参:李叔同《图画修得法》)鉴考证知,弘一大师书风前后不一,字体特点应从早年偏扁到中年偏方再至晚年偏长。约在1930年初,其个性书风得以确立,字形由偏方至偏长,线条纯厚劲健;此后逐步演变至更为狭长,线条亦由纯厚丰满至质朴简练,落笔不作设计,真我自然含蓄无态;字间空白大有增多,章法亦趋疏朗,从奇崛至平淡乃至从外放成内敛。该册主题款识字体偏方,笔力聚于毫端,清净怡淡超凡脱俗,韵致清远了无烟火,给人以宁静平和之感;是德行精修后的才性笔致,展现了大彻大悟后的顺和心静。诚如所述,并对照大师其他同时期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