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成语小故事.docx
上传人:山柳****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雪的成语小故事.docx

雪的成语小故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雪的成语小故事谢女咏雪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也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称法也因之多了一个“咏絮之才”。雪夜访戴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孙康映雪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跑。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他也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袁安困雪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后人把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苏武啮雪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程门立雪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踏雪寻梅孟浩然酷爱梅花,雪天时,他便骑着毛驴冒着风雪去赏花。有人问他原由。他便称:在寻找作诗的灵感。(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踏雪寻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梅花与傲霜凌雪紧密相连,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处世待物的参照,表现了文人的傲骨气节、大隐隐于林。煮雪烹茶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暇至纯,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烹雪煮茶,作为一件极雅之事,被历代文人所推崇。唐代诗人喻凫曾写下“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的诗句。《红楼梦》“宝玉品茶栊翠庵”一节中,妙玉给宝玉斟的一杯茶也是用雪水泡的。不过联系到如今的空气质量,此等雅事也只能想想了。雪泥鸿爪成语“雪泥鸿爪”指往事留下的痕迹。这个成语来自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渑池”是今天河南省的渑(miǎn)池县。“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有一年,苏轼和苏辙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渑池县,晚上在县里一座寺庙里借住,受到老和尚奉闲的热情接待,兄弟俩还在庙里的墙壁上题写了一些东西。若干年后,苏辙送苏轼到凤翔县去上任,又经过渑池。这时,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了,寺庙的墙壁也坏了,找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写的东西。兄弟俩很有感慨,不久,苏辙写了一首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苏轼就写了这首诗唱和。诗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指化雪后的泥土,“鸿”是大雁。四句诗的大意是说,人生漂泊不定,到一个地方,情况像什么呢?应该像飞行的大雁脚踏化雪后的泥地,在泥地上偶然留下脚印,又继续飞翔,哪里考虑是向东还是向西?因此,“雪泥鸿爪”指的是大雁在雪后泥地上走过时留下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