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说课稿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陋室铭》说课稿1说教材:本文是八上第五单元的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再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从而来寄托自己的情操,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说学情: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押韵,适合诵读。借助于下文注释疏通文意,没有多大难度,但是关于作者的情感、本文的写法,学生还是有点难度的。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会读会译会背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铭这种文体。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教学方法:借助下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体会作者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和示例法让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旧带新)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自然界很多事物都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我们来看两段文字(齐读),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出处吗?第一处是作者由蝉所获得的感悟,要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第二处是作者由贝壳所获得的感悟,要让生命有意义又价值。这种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古人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铭》。课本打开,将导读的第一句话划下来,要懂得什么是托物言志。采用这种依旧带新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熟悉感。二、了解“铭”这种文体。书下有,比谁先找到。学生读。铭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用韵一种文体陆机《文赋》中认为铭“博约而温润”三、了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四、朗读课文。铭,是用韵的。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用韵的字。变换形式读: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要读出韵味。五、疏通文意。学生疏通文意,质疑,释疑。列出重点字词:名灵斯惟馨上入鸿儒白丁素琴金经丝竹案牍使动用法:乱劳之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讲解“何陋之有”的出处。在书上补出“君子居之”。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六、理解内容。1、老师讲解前三句,学生仿着为下面几部分写批注。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具体描写陋室的句子。这样,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三部分。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学生读。开始两句为什么写山水,这是什么写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兴,引出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何其芳《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底更清洌了。”比兴,引出牧童和牧羊女。2、学生仿着为下面两部分文字写批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因为有君子居之,所以不简陋。例证)孔子云:何陋之有?(引证)——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以名人自况。学生读批注。老师完成板书。七、探究主旨我们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要学会抓文中的关键句来理解。大家觉得哪些句子对我们理解文章主旨有帮助呢?品味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为什么隐去“君子居之”这半句?因为前文已包含了君子之意,隐去,更有意蕴。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从内容上看,有何作用?作者不喜欢音乐吗?作者不喜欢做官吗?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隐含着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作者借陋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呢?本文通过写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对官僚士大夫阶层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七、背诵全文。八、课堂作业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归纳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