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
上传人:努力****南绿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袃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薀必修2人文地理芈第一章人口薅一、人口增长羃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羁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罿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薈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肃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莁二、人口迁移蒇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膃(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螂(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腿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膅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芃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膃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蚇四、地域文化与人口膈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莃一、城市的空间结构芀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荿(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羇★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莂(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蚁(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肁(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蚆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蒂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肂★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蕿★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蒅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薂(一)、自然方面蒃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芁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蒈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蚂(二)社会经济方面薀1、农业基础蚈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芇★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螂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羀三、城市化莀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肅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肆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莁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袈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肈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膆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螂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薀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袇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芆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膃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肈(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蚆(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莅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莀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螀(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莅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蒅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螁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膈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蒈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薅一、农业区位因素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