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努力****采萍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1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答一下。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予了提示,并且收集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题方法。师:好,老师选了几个学生的作业,我们来听听听他们的想法。第一位同学在解题时时有困难的,所以,老师给她了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表格。生1:30是第一天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所以是3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所以是40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5个所以是4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5个,所以是50个。师:很好,这种方法正确吗?齐答:正确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检验一下对不对。师与生一起读:第二天35、第三天40、第四天45、第五天50。师:是不是都多5个?求出答案后,我们应该回过来检验一下。师出示列算式的方法。生2:第一天是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个,30+5=3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35+5=40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5个,40+5=4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5个,45+5=50个。师:这种方法可以吗?齐答:可以。师:他是一步一步算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念一念,答案求出来我们要回过头去检验。从这里你能得出第3天,第5天吗?齐答:第三天是40个,第五天是50个。师出示生3的作业,请生3来介绍。生3:我发现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两天,也就多了两个5,所以2x5=10,再把第一天的加上多的就是第三天的`40个。师:根据他的思路,我们来想想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学生回答:4个。师:可以怎样列式?生:4x5=20,30+20=50个。师:求出最后的答案正确吗?生:正确。出示错例师:这位同学对吗?全班同学一起来看,学生举手发现:第五天5x5+30=55是错误的。分析:整个板块老师收集了三种正确的方法和一种错例来进行展示,这三种正确的解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都是学生在理解了题意和数量关系后写出的,错例的展示提醒了学生从条件出发的重要性。对于第三种方法展示是,老师问了全班“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这是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不是每道题都一定要一步一步的解决,这是对于学习的提升。建议:从坐在边上的同学情况看,有一个错误,两个不会做,只有一个会做。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对于这题的解决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是不是可以准备一些表格纸,装进信封放在小组长那边,如果谁有困难,可以到组长那边的信封里拿提示,适当降低点难度,我想这样全班就都会解答这些题了,从而也告诉学生所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有很多种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2这节课,我围绕小猴摘桃设计了5个复习题,旨在通过前四道题目,复习加法、减法、乘法,以及两步计算问题,最后一道题目通过学生补充条件不同,提问求出的都是“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为什么结果不同?强调在解题过程中条件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另外补充的条件:第三天摘40个,从而引出条件中数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补充的条件和什么有关?在上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有些重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然后从学生的补充条件中找加、减、乘及两步计算问题可能会更好些。在讲授例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小猴第五天摘了多少个?我花费很多时间,我觉得是值得的,首先我让学生解释了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大概请了两三个学生说清楚,在讲授例题之前我先提问:小猴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但是这边存在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讲第三天为什么是用35+5,而不是是30+5等等这一块没有让一些学生说出是比第二天多5而不是比第一天多五。最后的例题我是想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重点想讲述第三天比第一天多几个5,第五天比第一天多几个5,最后以此类推第10天,第二十天呢?但是可能提问提的不是很好,也或许第五天没有讲透,有些孩子没有完全吸收,导致只有少数孩子能答的上来,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能不能直接求出第五天的`?用30加上什么?20怎么的来的等等,会不会更好些?然后可能这些讲的比较拖沓,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讲完。后面的练习题: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到第四次时弹起1米,如果追问一下滴次呢?既能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做铺垫,更能深刻的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在练习第二题: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