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答案与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日寄杜二拾遗①》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②,愧尔东西南北人!【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拾遗:即。②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此时,高适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14.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思故乡”是说杜甫,也是说诗人,一个“思”字将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结起来。B.梅花开满枝条,让人空自断肠,这“断肠”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同。C.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D.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闲散自适,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作为著名的诗人,高适与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有别于其一贯的风格,虽12句,但言浅情真,易于理解。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14.【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形象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分析】D项是对诗歌后六句的理解。“岂知书剑老风尘”意为“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有无奈有愤激。D项认为此句“慷慨豪迈”错误。15.【参考答案】诗句含意: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含意3分,“龙钟”“忝”“东西南北人”的理解各1分)思想感情: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身居高位却匡时无计的孤愤与羞愧;对友人四处奔走、漂泊流离处境的深挚关切。(情感3分,最后两句,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不能报国济世无计的愤懑,也有身居刺史却匡时无计,友人漂泊流离而带来的羞愧,还有对友人的关切。愤激、羞愧,关切各1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最后两句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答案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所以考生首先要逐句考虑诗句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思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