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作文600字.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祭祀作文600字.docx

祭祀作文600字.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祭祀作文600字祭祀作文600字集合五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祭祀作文600字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祭祀作文600字篇1一叶乌篷,漂过二千五百年的沧桑;百转河渠,流动大禹治水的英名。绍兴,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江南小城,历来民风淳朴。其中,许多民间习俗被绍兴人乐此不疲地传了下来,所赋予的含义也更深刻了。其中的会稽山祭禹一直受到重视,仪式非常隆重。一是公祭,每五年就会有一场规模盛大的祭禹活动。二是民祭,一年一次,从未间断。一般,公祭典礼开始前,吹打乐队、舞龙、舞狮队、仪仗队等都要进行表演迎宾,以烘托热烈的气氛。此外,参加祭祀人员将统一佩戴黄色佩巾和节徽,显示其庄重性和整齐性。据《魅力绍兴》记载:20xx年4月20日,公祭大禹陵典礼已升格为“国祭”。其盛况可见一斑。其实,人们祭奠大禹,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他治水的辛酸历程。其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传说尧舜年间,大禹治水十三年,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去看一看孩子,为治水,他日夜不停地忙着。开始,大禹动员百姓堵住水,失败了;随后,他尝试了许多方法,又失败了;最后,大禹采用疏通的方法,终于保住了良田。正是如此,人民为纪念禹而修建的大禹陵,也就成了人们记忆的延续。这么多年过去了,绍兴人民一直在发扬大禹的艰苦奋斗精神,把一座座平房变成了一幢幢楼房,把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有了大禹精神的激励,家乡绍兴是越来越繁荣了。如今,“大禹精神”已成为绍兴儿女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祭禹”这一习俗,也在时代的潮流中,与时俱进。当然,大禹治水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学校里,我要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长大后,我要为国争光,为家乡做更大的贡献。大禹治水的精神,永放光芒!祭祀作文600字篇2在网络上点起明灯、写下悼词、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在墓前摆上鲜花和清酒、植一棵树,给儿孙讲述先辈事迹等都是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文明低碳的祭祀方法环保而不失厚重。我们要为当下的文明绿色祭祀点赞。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市民祭祀的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时尚环保的祭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提倡文明祭祀成为社会新风尚,并潜移默化地被社会认可和践行。人们清明节扫墓祭祖不断与时俱进,提倡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的祭拜方式。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既庄重又环保,不失为文明之举。然而自古以来,人们在祭祀时讲究排场,纸钱飘飞,烟雾缭绕,鞭炮震天响。这种传统的祭奠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人不仅在坟头焚烧纸扎的“金屋银山”“手机电脑”,还要敲锣打鼓做法事或者道场……因不文明、不健康、不环保的祭祀活动导致的交通堵塞、森林火灾、争地纠纷等时有发生。此等乌烟瘴气的祭祀活动背离了清明节祭祀的目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改变这种传统的祭祀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中国人历来重视祭祀先人,文明祭祀被人们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祭祀的不文明,纷纷加入文明祭祀行列。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转变观念、摒弃陋习,文明绿色的清明祭祀方式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鼓励和引导群众采取献花、植树、放生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提倡和鼓励网上祭祀,推进移风易俗,树立祭祀新风,过一个低碳、文明、绿色的清明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明的选择。祭祀作文600字篇3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的清明可谓是一个“三无”的清明。今年清明没有“雨纷纷”,人们也没有“欲断魂”,祭扫的方式也依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大的改变。今年的清明还是俩字,焚烧!清明放假,跟着外公外婆去海宁为曾祖父扫墓。葬曾祖父的这块墓地,没有管理的人员,坟也是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常青树也是这里两棵那里两棵的。外公外婆正在准备祭扫的物品,我闲来无聊,小范围的在墓地里逛逛,发现今天来扫墓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祭扫的方式也都如出一撤:焚烧!等到外公外婆准备好祭扫物品时,前来扫墓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大包小包,扛着,背着,走进了墓地。人们带到东西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些供品,和焚烧用的纸钱什么的。焚烧的味道越来越浓来,转眼看看外公外婆,嗨,也都在烧纸钱,谁叫他们也是老年人群呢。“我说,外婆,你们就不能够不烧啊,我都咳成这样了!”我不经抱怨道。外婆却淡淡然地飘来一句:“小孩子家的,你懂什么。”我受不了这味儿,赶紧回到了车子里,离开了这“焚烧现场”。虽然这只是浙江省海宁市乡下的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