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上传人:是立****92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完整word版)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五年孔子学院的师资发展情况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以构建繁荣和谐的世界为宗旨,2004年11月24日,首家孔子学院于韩国首尔成立。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孔子学院在全球生根发芽。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1]。孔子学院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汉语师资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师资问题直接关系到孔子学院的教育质量,是影响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高度关注。回顾近五年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孔子学院总数、注册学生人数和派出汉语教师人数每年都呈增长之势(见表1)。相较于2010年,2011年新建孔子学院增速放缓,但学生人数和派出汉语教师人数均有所增加。学生人数增加14万之多,派出的教师、志愿者人数仅增加716人,全球注册学生总数达到36万,而专兼职教师总数仅1万余人:其中中方人员仅有2200人,占20%左右;80%为各国各地区培养的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本土教师。2012年,孔子学院注册学生人数增加了15.5万,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增加了4000余人,加大了中方的派遣规模,同时培训外国汉语教师6229人。为了加强对外派汉语教师的管理,2012年我国发布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外派汉语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用以规范汉语教师的言行和教学行为。2013年,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常态化:各项数据稳步增加,注册学生数增长尤为明显,增加了近20万名注册学生;不仅加强本土教师的培训,还开始重视本土汉语教师的师范教育,在8个国家开设汉语师范专业,系统全面地培养本土汉语教师。但新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只有约3000人,加上培养的本土教师5720名,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教师的需求,但仍呈供不应求的态势,缺口进一步扩大。2014年是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该年孔子学院总数稳步上升,然而,新建学校数较前几年有所下降,注册学生人数增长为历年之最,但新增外派教师、志愿者仅有1500人,生师比过高问题极为突出[2]。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注册学员111万人,其中有15家孔子学院注册学生人数过万,而中外专兼职教师总数为33745人,注册学生人数和专兼职汉语教师人数的比例为33∶1,相当于每名教师要对33个学生进行汉语指导[3]。由此可见,汉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远远无法满足孔子学院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汉语教师的缺口已超过500万人,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汉语教师数量缺口均已达到10万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孔子学院从事教学的约3万名教师中,由国家汉办派出的院长、教师、志愿者就有1.55万人,其中院长、教师6300人,志愿者5724人,各省、市教育厅(局)和高校派出志愿者3476人[4]。这近半数由国家汉办所派遣的教师流动性较大,导致孔子学院自身缺乏一支固定的职业化汉语教师队伍。在师资质量方面,这些派遣出国的汉语教师由国家汉办面向全社会或各省市高校选拔而来,录取后进行短期培训,他们的外语能力仅达到基本沟通交流的水平,对所派往任教的国家国情以及其历史、文化所知不多,其中真正具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者寥寥无几,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研究者更是比例甚微,高质量且稳定的汉语教师严重匮乏。师资短缺及质量问题是当前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有可能危及到中国的对外形象和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因此,结合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现阶段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的教育机构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机构,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发展这种特殊的文化教育交流事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然而,就当前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师资来源模式导致师资缺乏孔子学院师资主要来源于下述三种培养模式,即“走出去”模式、“请进来”模式和本土培训模式。如2014年孔子学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培训外国本土汉语教师4765人,通过各国孔子学院培训本土教师3.5万人。[5]1.“走出去”模式该模式是指在中国各高校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或拥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格的教师和学生走出国门,到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进行短期或长期任教[6]。这些师生有着明显的汉语语言优势,知晓中国文化,能够准确地传递中国文化的有关信息。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他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开展讲座论坛,做中外文化的交流使者。他们虽然能够进行基本的外语沟通,但对孔子学院所在地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了解较少。2.“请进来”模式该模式指的是邀请已经在孔子学院任教的外籍教师来中国进行短期培训,接受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的熏陶,进行基本的汉语学习[7]。这部分教师虽都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