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精选18篇).docx
上传人:一只****u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精选18篇).docx

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精选18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精选18篇)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活动准备:1.小鼓2.米粒3.图片一套活动过程: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一)感知音的产生。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3.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二、学习歌曲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4.幼儿随琴声演唱。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1.集体边唱边表演。2.自由结对表演。四、活动小结: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篇2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数字10的实际意义。2、能从多个物品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3、乐意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活动重点:能从多个物品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活动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感知数字10的意义。活动准备:1、教师材料:教具“数、物拼板”、“数字与筹码”。2、幼儿材料:操作卡“数物拼板”。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说《数字歌》。2.教师指导操作。①学习按物取数。教师出示教具“数物拼板”,任意拿起一张物卡,请幼儿先数一数并说出数量,师幼共同点数,检查是否正确,每数完一张物卡,请一名幼儿取出相应的数卡,与物卡一起拼接完整。②学习按数取物。请幼儿将“数字与筹码”中的数字卡片任意选出几个,根据数字将相应数量的筹码摆放在数字卡片右方。3.游戏“掷骰子”4.自由游戏操作。幼儿进行操作卡“数物拼板”,进行数物对应,将其拼凑完整。5.交流小结,收拾、整理材料。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篇3学习目标.1、通过游戏,锻炼反应力及身体动作的敏捷性。2、培养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活动过程学习领域:形式:小组1.传球游戏:幼儿分成两队,分别从上和下传球。2.三分之二的幼儿拿取皮球,然后提出要求:有球的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球,没有皮球的孩子可以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每个人只能拿一个皮球。夺球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不能推拉别人或者硬抢。3.3.教师和无球幼儿一起来进行夺球游戏,教师可以先夺球,然后转换角色保护自己的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4.4.放松部分:两人一组拍皮球,整理,回教室。幼儿园班级教学活动方案篇4活动目标:1.能够运用拉、按、压、捏、坐、跳、踩等方法感受物体的弹性,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2.了解人们生活中广泛利用有弹性的物体,知道它们的用途。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活动准备:1.室外大型玩具----蹦蹦床、像皮球、羊角球、皮球、长皮筋等。2.家长准备:尼龙袜、弹簧、皮筋、松紧带、海绵等每组一份。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感知物体的弹性。1.教师: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拿去玩一玩,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引导幼儿自由玩,在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可以多选用几种材料进行探索,并感知物体的弹性。)2.教师:你们刚才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3.教师:请你再玩一玩,看看这些东西会不会改变形状?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改变的?是怎样改变的?(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探索让物体变形,可以让幼儿合作进行改变形状)。4.教师: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变形的物体能复原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复原的?请你来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介绍。5.教师小结:有些东西用力拉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了,这样的东西就有弹性。(二)在活动室内寻找有弹性的物体。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材料,活动室里还有没有东西有弹性呢?请你去找一找。2.教师:你发现哪些东西有弹性?你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拉、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