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docx
上传人:一只****ua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现代史.docx

中国现代史.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现代史【】阶段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一、建国初期〔一〕建国初期的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开展历程1954年宪法确立;1954—1966年初步实行,“文革”期间遭遇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开展。〔2〕组织原那么民主集中制。〔3〕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4〕代表组成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5〕职能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等。〔6〕地位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2〕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开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展到一个新阶段。〔4〕曲折1966—1976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5〕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实施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详细说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进入新开展阶段。4.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不成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2〕一边倒坚决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去除帝国主义在华剩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在此根底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二〕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国民经济恢复〔1〕时间1949—1952年。〔2〕背景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长期掠夺,长期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3〕目的稳固政权,开展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根底。〔4〕结果至195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方案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方案〔1〕时间1953—1957年。〔2〕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根底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1952年国民经济已恢复和开展。〔3〕内容优先开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4〕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根底。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实质〔4〕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根本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根本确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建国初期的文化1.“双百”方针〔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2〕内容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2.教育方针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效劳。二、曲折探索时期〔一〕曲折探索时期的政治1.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根本确立。〔2〕意义是中共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开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主要原因是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2〕危害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3〕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