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Ⅰ.doc
上传人:玄静****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Ⅰ.doc

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Ⅰ.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备考试题Ⅰ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答案】C【解析】据材料“孙叔敖等出身低下的人却可以位居高位。而战国时期采取了选贤任能的选官方式”结合所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可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选C项;材料“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不利于宗法等级的保持,排除A项;材料“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说明冲击世卿世禄制,排除B项;据所学,此时周天子权威已经衰落,不是材料现象导致的,排除D项。2.钱穆认为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称赞它是“中国历史上无上成绩”。以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表述正确的有()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环境决定的B.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开启了世界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先河C.不能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政治和文化保障D.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延续【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央集权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保持了中国政治上的长期统一,对中华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有明显的好处,故选D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因为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排除A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宰相、州长),而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后才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效保证中华文明的延续,排除C项。3.唐代京兆府(西安)盛产隔纱,至宋代,“越州(浙江)尼皆善织,谓‘寺绫’者,乃北方隔织耳”。唐代前期的贡品中,彭、汉州(四川)有交梭罗,越州有交梭绩,北方不见,而唐代后期绛州(山西)也上贡了交梭罗。这说明唐宋时期()A.丝织品生产的地域特色强化B.北方丝织业比南方发达C.丝绸工艺存在南北双向交流D.南北之间长途贸易活跃【答案】C【解析】唐代隔织生产工艺在浙江与西安均存在,唐代贡品中的南方四川的交梭罗在后期也在北方出现,说明唐代丝绸工艺南北交流频繁,故选C项;题干反映南北均出现同类丝织工艺,并非强化了地域特色,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南北丝织业水平的比较,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南北之间的长途贸易活跃现象,排除D项。4.1880年7月法国政府宣布:“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巩固。法国政府赦免政治犯,既包含激进的巴黎公社战士,也包含支持复辟帝制的君主派人士,联系法国当时的政治状况分析其目的,可知C项正确。5.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由材料中“且非军人”可知,军人的地位不高,B项错误。由材料中选女婿要“成名成业”可知,当时婚姻观念没有发生剧变,C项错误。由“民国前期”“在科举已废的今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