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_中国天眼选址贵州的原因.docx
上传人:书生****35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_中国天眼选址贵州的原因.docx

中国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_中国天眼选址贵州的原因.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天眼为什么建在贵州_中国天眼选址贵州的原因眼的选址不仅仅考虑海拔条件,还有地貌的要求。作为射电望远镜,天眼需要建造一个“大锅”接收信号,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大面积的信号聚拢在一点上。“锅”的面积越大,接收的信号越好,为了减少工程开挖量,项目的选址最好选择凹形口径较大的洼地。因此,青藏高原尽管在海拔上占据优势,但由于群山延绵、分布着大量的永冻土,施工难度极高,不利于天眼的建造,被排除在选址之外。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云贵高原成为最优选择。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的平塘县大窝凼,就是一片天然的洼地,具有特殊的“凹形”地理结构,宛如一个天然的“灶台”盛起了天眼的“锅”。而且这里地下溶洞极为发育,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形成积水,避免腐蚀和损坏望远镜,简直是为天眼量身定做的存在。贵州平塘县在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喀斯特地貌广布。同时,由于天眼接收大量的无线电信号,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人类活动中的电视、手机、广播等无线设备都会对天眼的磁场带来干扰,影响天眼的灵敏度,项目必须远离城市、村落和信号基站。贵州的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旅游业发展程度低,电波干扰比旅游业发达的云南更少。为了支持天眼项目,贵州省政府在2013年出台法令,在项目所在地大窝凼建立一个5公里无线电静默区,30公里内禁止建设有干扰的设施设备,并将附近的农民搬迁安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眼的顺利建成和运行。目前,贵州已成为我国西南交通枢纽。这里的公路穿山跨江,使天堑变通途。贵州地处内陆,从直线距离看,可以同时兼顾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在国家国防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军事专家提出,如今的卫星和雷达技术不能完全对隐形战机进行监测,射电望远镜能够弥补这个漏洞。这样看来,把天眼放在贵州也有军事战略考虑。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估算,天眼运行1小时用电可达2988度,而且435伏的额定电压波动不能超过正负0.5%。一旦电压如果超过允许的波动范围,就会启动保护程序,存在报废风险。贵州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875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电装机1945.50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四,水电资源开发率达到96.7%,比全国高出27个百分点。因此完全可以保障天眼的电力供应。此外,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浩瀚宇宙中海量又微弱的电磁波信号奔向地球,被天眼收集后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共享和研究这些数据需要极强的超算能力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贵州在大数据资源上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帮助科学家从中获取宇宙信息。二、中国天眼有什么用01.中国天眼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高科技产品,它的外貌长得像一个“巨锅”,2016年这口“巨锅”经过中国人的多年努力,终于横空出世,而它在2020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02.中国天眼其实是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曾经世界上比较厉害的射电望远镜是阿雷西博望远镜,但是中国天眼的出现,取代了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地位,因为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是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十倍。03.中国天眼它可以用来探索脉冲星,目前中国天眼已经探索了上百颗脉冲星。04.中国天眼可以帮助我国更好的探索宇宙、探测空间信号,寻找脉冲星将有利于我国未来在太空上的定位,未来我们国家的火星探测计划、驶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器就无法依赖GPS或北斗导航,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脉冲星才能定位、导航,所以中国天眼寻找脉冲星将有利于我国未来的航天发展。05.中国天眼有助于信息科学领域数据存储与计算,短期内FAST的计算性能需求,至少需达到每秒200万亿次以上,存储容量需求达到10PB(1PB相当于1000TB)以上。三、中国天眼的应用“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表示,基于对编号GJ273b的“超级地球”的试观测和对地外文明各向同性等效功率的测算,FAST有潜力探测到数千颗地外行星上的类地文明。研究员还透露,FAST团组将进一步与“突破聆听”计划合作,共同推动地外文明搜索,拓展人类对于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FAST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FAST团队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多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FAST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经理严俊表示,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