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标绩效管理考核汇报目标绩效管理考核汇报关于目标绩效管理情况汇报目标绩效管理是一种非常有用有效的管理工具,一般运行时间为三年一个周期。我县从2014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2014年进一步加以完善,2014年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鹿邑特色的“以目标统揽,以责任连接,以机制推动,以奖惩激励,以绩效检验”的目标绩效管理新模式,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现将三年来我县目标管理情况及新一轮目标体系构建初步思路,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一、三年来我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及运行情况(一)我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我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框架总体分为三块:即目标体系、考评体系和奖惩体系。目标体系又分为乡镇目标、县直单位目标和县四个班子成员目标。乡镇目标体系细分为五块,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民生目标、党务目标、激励目标和约束目标。县直单位目标体系细分为综合目标、党务目标、激励目标、约束目标。县四个班子成员目标体系细分为组合目标和重点目标两块。考评体系是在对各块工作分门别类定性的基础上,把乡镇按五大目标量化为1000分,县直单位按四大目标量化为300分,县四个班子成员按两大部分量化到300分。年底根据台帐记录和综合考评情况,把乡镇和县直单位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3个档次;县四个班子成员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3个档次。在对各项目标定性和量化的同时,我们又设置了限类、降类和约束条件,明确规定,激励目标、财政收入完不成的乡镇不能进入一类乡镇;激励目标和业务目标完不成的县直单位不能进入一类单位;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减轻农民负担、土地保护6项约束目标中有一项不达标者为三类单位;相同类别中的单位,接实际积分排序;县四个班子的档次按积分确定和排序。按照这套评估办法,对每个单位在定性的框架内实行定量,同类别之间按积分排序,积分高不一定类别就高,此外,限类、降类和约束条件施行,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工作做不好,就有可能被类别限制和否决。奖惩体系是把责任单位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单位办公经费挂钩,设立基础经费和类别奖励经费,对完成目标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拉开奖励档次,突出重奖;与干部使用挂钩,在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评中,一类单位优先使用干部,二类单位正常使用干部,三类单位暂缓使用干部。(二)我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推进模式我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推进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责任链接、日常督查监测和年终汇总。目标的责任分解是目标付诸实施的保证,目标分解的过程,是实现压力层层传递的过程,也是把工作目标与绩效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合理设置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层层落实责任为链接,以有效的监测督导为抓手,通过层层推进,把工作目标和干部责任紧密结合起来。每年初,、县政府都要召开专题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布置全年的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与各单位签订目标绩效管理责任书,对照目标要求,确定工作重点、工作标准和工作措施,将各项目标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到下属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和具体落实人,自上而下逐级落实责任,形成宝塔型目标责任体系。为了推进工作落实,、县政府成立了“一办四中心”,对各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和日常监测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设立台帐,一月一汇总、季度一小结,年底汇总后就是每个单位的工作效果,不搞年底一次性检查。“四个中心”围绕分解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事先不打招呼,直接深入到工作一线和工作现场,督查监测目标管理范围内的每一项指标的进度。对重点工作实行月排名,季评析,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对目标运行好、工作进度快、效果明显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表彰,帮助工作落后、效果较差的单位和责任人查找、剖析原因,评析结果通报全县,从而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单位绩效、领导班子绩效和干部绩效捆-绑在一起,在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监测考核的同时,实现了对领导班子和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有效监测,以此推动目标体系的有序运行。(二)我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的结果运用目标绩效管理能不能形成正确导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考核结果的运用,重视绩效的考核,更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只有把考核结果与单位经济、政治挂起钩来,作为经济奖励的依据、作为衡量干部能力、评价干部政绩的依据,才能形成考核出干劲、出实绩、出干部的良好导向。按照这一规定,我们严格执行,坚持用目标绩效这把硬尺子量到底,按奖惩规定落实到位。实行目标管理两年来,07年我们评出一类乡镇7个,一类委局8个。目前,7个一类乡镇的乡镇长全部调整到了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8个一类委局和部分名次靠前的二类委局中,有21名副科级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干部,23名科员级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通过政治和经济奖励的兑现,在全县干部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强烈震动,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