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4.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学习教案.pptx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为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部2008年9月11日以第60号令的形式颁布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负责,中华医学会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这是政府部门交给医学会的又一项新任务。虽然承担此项工作面临各种困难,但是(dànshì)这对各级医学会又是一次挑战和机遇,全省各级医学会表示要竭力完成好政府交办的这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处理棘手的重要工作。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温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gōngzuò)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中央财政在2007年度增加支出28个亿,2008年支出30多个亿,实施扩大了国家免疫规划。扩大免疫后,全国范围国家免疫规划种类由6种扩大到了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一种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一般来说,用于制造各种疫苗的毒株,均是经过严格的培育,并经动物试验和少量(shǎoliàng)人群观察,证明安全有效后才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所以由于生产疫苗的毒株所致接种后严重反应是极少见的。但疫苗对于身体来说,毕竟是异物,加之个体差异,就可能发生一些反应。国家免疫规划(guīhuà)疫苗接种是法定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保护了绝大多数儿童健康的同时,也会有极少数人要承担发生疫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ï接种反应一般有3种情况:即医疗事故、药品不良反应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分别规定:1、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shǐyòng)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原因给受种者造成损害,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办理。2、对疫苗质量原因或者疫苗检验结果有争议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处理。ï3、只有当疫苗没有问题,接种没有问题,相关各方均无过错而发生的不良反应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机构人员、经费问题1、机构人员。《办法》对医学会承担和组织(zǔzh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做了原则规定,但未提出医学会应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办公室”。此项工作虽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都为技术鉴定,却在程序、内容、涉及专业及分析方法步骤上均有明显不同,有可能遇到比医疗事故鉴定更复杂的情况。医学会理应设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办公室”,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根据医学会的实际承受能力,出于节约开支,精简机构的目的,按中华医学会的建议(jiànyì)各设区市医学会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内部分工负责”的形式,在原医鉴办的构架上,补充必要的人员编制,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办公室”与“医鉴办”合署办公,安排人员分工负责异常反应鉴定相关业务工作。2、经费:在申请制定异常反应鉴定费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此项鉴定在鉴定组人数(5人以上),专业组成上(较医疗事故鉴定涉及专业范围广,专家专业组成多,外地专家的人数相对较多)的要求,以及较医疗事故鉴定增加了“邀请其他专家”及可能要求中华医学会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的程序设置特点,鉴定费用成本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成本高等因素,因此提出(tíchū)鉴定费标准不宜低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标准。二、培训问题希望各设区市医学会确定培训师资,依靠专家,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zhǐdǎo)下,组织相应培训。既要抓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大家尽快掌握该项工作的政策规定及业务特点,更要重视对鉴定专家的培训,提升专家鉴定能力,确保鉴定质量。三、专家库的建立问题1、《办法》规定(guīdìng)了每省一个专家库二次鉴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2、专家库的组成:由临床、流行病、医学检验、药学、法学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并依据相关学科设置专业组。3、专家库候选人条件:其中规定(guīdìng)流行病学专家有3年以上免疫预防相关工作经验;药学专家应当有3年以上疫苗相关工作经验。四、申请与受理(shòulǐ)问题4、调查诊断专家组在作出调查诊断后10天内将调查诊断报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5、调查诊断怀疑引起疑似预防异常反应的疫苗有质量问题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出具(chūjù)检验报告。6、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结论有争议时,可在收到结论之日60天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