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是你****松呀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doc

(完整word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在校复习顺序认数——钟表、图形、统计——计算——解决问题——综合练习。建议:1、家校一致、同步复习,有计划,忌时松时紧。2、可以根据孩子的补充习题、历次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孩子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正对性复习和练习。3、要引导孩子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让孩子自己出题目练习,孩子自己去收集学习中的问题,意在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复习要点一、认识20以内各数1、应知应会: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比如: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几要注意从左或右开始数的。会使用“=、>、<”表示数的大小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多少。2、基本形式(1)数一数,写出相应的数字。把相同数量的物体连一连(2)位置与顺序例:△△△△△△☆◇△△△△△在上图中,从左往右数,◇排第()个;从右往左数,☆排第()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三个△涂上颜色。(此种类型中往往操作内容较多,要提醒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分清左右、并防止漏题)(3)数位名称与数的组成掌握个位、十位、一位数、两位数例: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的顺序要牢牢记住)20是(两)位数,6是(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注意在括号中应填写阿拉伯数字)(4)数序例: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和15相邻的数是()和()。(5)数的大小。例:12○1312○4+712-4○3+6(有计算的要先计算并把得数写在算式的下面,再进行比较)□>34+□<8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816411901220填一填(隐含从大到小的要求)12816411901220()>()>()>()>()>()>()>()>()◆◆◆◆◆▲▲▲▲▲▲▲▲□>□□<□19比()多1,比()少1。3、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①20以内数序是重点,应在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如圈关键词、按顺序做记号数数等。②数位概念比较抽象,数的组成是难点。应明确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练习时要多进行对比性训练。③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认识常用字,能读懂题目要求。二、认识时间1、应知应会:分清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2、基本形式:例:看钟面写时间根据时间画时针或分针(要注意时针画得短一些,分针画得长一些,从中心点出发,不带小箭头,用直尺)尤其注意大约几时的时针和分针的变化。3、综合与提高练习形式:例:填空:___时,时针和分针重合;___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在什么时间做什么,试着连一连4、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①应细水长流的时常复习写法,孩子从会认时间到会写时间是一个过程,笔头和口头存在一定差距。②部分孩子根据时间画表针的题目要进行个别指导。③连线的题目要结合日常大众化生活实际。三、分类与图形、统计1、应知应会:主要内容:了解分类的标准(颜色、形状、大小)标准不能交叉,会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注意: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混淆)2、练习形式:①单一标准分类②不同标准分类③认识图形3、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①对于惯于求异的孩子,完成不同标准分类题目时不鼓励标新立异。②数图形题目注重两点:抓住图形特征、有序观察标注。(和统计结合起来练习)四、计算1、应知应会:10以内加减法;10加几和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连加连减混合2、基本形式:口算和笔写3、其他形式基本:填+或-。7○8=154○2=2填未知数3+()=1011-()=2从2、3、9、12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接龙:7+4=()+2=6+()=3+()=()+03、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1)关于口算的建议:提高口算速度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时要训练学生读算式、审算式、确定算法的良好习惯。把孩子的口算练习卷加以观察,把错误处提出来单独进行强化训练。(2)关于填未知数的建议:要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遮住得数,计算并比较是否正确。五、解决问题1、应知应会: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总数;总数—部分=部分)。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要求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能根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