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寒露诗句寒露诗句一、什么是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二、寒露诗句(精选160句)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寒露诗句(精选160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寒露诗句11、风露半襟寒(宋·刘将孙·《水调歌头》)2、露寒衫袖湿(宋·方回·《早起》)3、隙月斜明刮露寒(唐·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4、披衣露更寒(唐·韦应物·《秋夜》)5、泣露寒蛩草际声(宋·喻良能·《再用前韵》)6、露滴轻寒(宋·晏几道·《丑奴儿》)7、重露集寒条(宋·王安石·《秋夜二首》)8、三更月露寒(宋·陆游·《对月》)9、露寒月皎(宋·释道璨·《偈颂十八首》)10、更深月露寒(唐·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11、云退露寒岩(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12、景致融怡露添寒(宋·宋太宗·《缘识》)13、逼人风露寒(宋·朱淑真·《菩萨蛮》)14、清冥风露不胜寒(宋·李之仪·《西江月》)15、露寒烟重(宋·葛长庚·《贺新郎》)16、露重烟寒花未遍(宋·毛滂·《玉楼春》)17、风露生寒(宋·吴文英·《蝶恋花》)18、露冷云寒烟外竹(宋·魏了翁·《满江红》)19、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宋·柳永·《倾杯》)20、清露不曾寒(宋·刘辰翁·《菩萨蛮》)21、雷封露气寒(宋·姚述尧2·《南歌子》)22、露井碧梧寒叶、颤秋声(宋·蔡伸·《南歌子》)23、风露转萧寒(宋·朱敦儒·《生查子》)24、风露寒兮(宋·黄庭坚·《秋思》)25、露草覆寒蛩(唐·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26、露浥轻寒若水(宋·无名氏·《惜奴娇》)27、风露五更寒(宋·程珌·《水调歌头》)28、曲终鹤警露华寒(宋·朱敦儒·《鹊桥仙》)29、露重寒香有恨(宋·吴文英·《朝中措》)30、露浓烟事薄寒时(宋·李新·《浣溪沙》)31、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33、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唐·杜甫《夜宴左氏庄》34、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唐·李贺《竹》35、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唐·李贺《过华清宫》36、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唐·李贺《黄头郎》37、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唐·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38、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39、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唐·李商隐《凉思》40、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唐·李世民《山阁晚秋》41、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来自于《玉蝴蝶》作者:柳永42、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来自于《玉蝴蝶》作者:柳永43、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来自于《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作者:王安石44、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来自于《败荷鹡鸰图》作者:唐寅45、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来自于《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作者:韩翃46、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来自于《海上寄萧立》作者:独孤及47、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来自于《婕妤怨》作者:皇甫冉48、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王昌龄《送十五舅》49、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白居易的《池上》50、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柳永的《玉蝴蝶》51、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5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53、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唐·杜甫《夜宴左氏庄》54、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唐·李贺《竹》55、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唐·李贺《过华清宫》56、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唐·李贺《黄头郎》57、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唐·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58、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59、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唐·李商隐《凉思》60、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唐·李世民《山阁晚秋》61、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唐·刘希夷《江南曲八首》6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王维《秋夜曲》6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6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李白《清平调》6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