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报》与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丛报》与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中国丛报》与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丛报》与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中国丛报》与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研究背景十九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汉语研究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愈加频繁,西方人开始对中国的文化、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十九世纪中叶成为了西方人研究汉语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大量西方人开始学习汉语,并出版了一系列的汉语教材和汉语学习的文献资料。其中,《中国丛报》是这一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汉语研究文献之一。它是由美国传教士史丹福(W.A.P.Martin)于1867年创建的,是华北地区第一份中英文对照的日报。在《中国丛报》出版的期间,不仅有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种新闻报道,还有汉语语法、词汇和汉语现代文学等方面的文章。《中国丛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献价值。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丛报》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西人学习汉语的历史背景以及分析西人研究汉语的特点,探讨《中国丛报》在西人汉语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期望能够通过这一研究,为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的特点和成就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内容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中国丛报》的历史背景和创办人。2.《中国丛报》对西人学习汉语的影响。3.西人研究汉语的特点和《中国丛报》的地位。4.通过对《中国丛报》中涉及的汉语语法、词汇和汉语现代文学等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丛报》在西人汉语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预期贡献通过对《中国丛报》这一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可以为更好地了解西人汉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历史,为关注中西文化交流与沟通提供有益的借鉴。计划的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主要是对《中国丛报》所呈现的汉语语法和词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则着重分析《中国丛报》与西方汉语研究文献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以揭示其在西人汉语研究中的实际作用。预期时间表本文预计于六个月内完成,计划在以下期限内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11月-12月完成文献收集和资料整理。第二阶段:1月-2月完成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第三阶段:3月-4月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修订。第四阶段:5月-6月完成论文的终稿和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部分)史丹福,《中国丛报》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普罗彻特,《西方汉语研究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宫崎康二,李瑞华,《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王顺,李泉,《十九世纪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结论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丛报》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丛报》在西人汉语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历史,为关注中西文化交流与沟通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这一研究,期望能够为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汉语研究的特点和成就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