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23456DCAADB789101112CDCCBC二、填空题。13、苛性钠、火碱、腐蚀性、水、二氧化碳14、(1)腐蚀(2)除锈;化合反应三、简答题。17、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碳(2)向一个充满的塑料瓶内加入NaOH溶液,拧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变瘪,证明与NaOH溶液反应19、1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变红的是稀硫酸2二氧化碳,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现象的是稀硫酸3锌粒,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硫酸,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四、探究题20、(1)不变红;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不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变红;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4)赞同。因为所使用的溶液中含有水五、计算题21、0.2g一、选择题12345BADBD678910BDCCD1112131415CCACC1617AC二、填空题18、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能;能三、简答题19、(1)尝(2)取一滴蒸干,有固体产生的为食盐水(3)将青菜叶入,很快萎蔫的食盐水(其他答案即可)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但可溶解氯化钙、氯化镁等,一种溶剂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21、(1)鸡蛋上浮。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使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重力。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第十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效自主初探】知识点一1.石蕊酚酞2.(1)红蓝(2)无红知识点二1.(2)①除锈盐酸②精炼石油吸水干燥剂2.题目略(1)炭(2)发烫液滴飞溅放出大量的热(3)大量水3%~5%的碳酸氢钠【高效合作交流】要点突破[探究一]1.题目略(1)提示:万寿菊和胡萝卜的汁液不能区别两种溶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2)提示:牵牛花。2.提示:分别取适量溶液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液体变红的试管内盛有的是盐酸,液体变蓝的试管内盛有的是澄清石灰水,液体呈紫色的试管肉盛有的是蒸馏水。【例题1】A解析:题图中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A表示石蕊与酸作用,应呈现红色,A项错误;B表示石蕊与碱作用,应呈现蓝色;C表示酚酞与碱作用,应呈现红色;D表示酚酞与酸作用,应呈现无色,B、C、D选项都正确。训练1.B解析:食盐水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石灰水显碱性,只有石蕊溶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显示三种不同的颜色,故选B。[探究二]1.提示:盐酸;碳酸和硫酸;硫酸。2.提示: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因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溶质的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使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提示:用酸除铁锈时,不能将铁器长时间放在酸溶液里浸泡,因为铁锈除去后,、铁也能与酸反应。【例题2】B训练2.D达标检测1.B解析:食醋含醋酸,可乐含碳酸,稀硫酸含硫酸,石灰水含氢氧化钙。2.D解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氨水呈碱性,所以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3.C解析:A项,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B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项,饱和食盐水几乎不变,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4.(1)碱性(2)食醋(3)石蕊溶液【增效提能演练】1.A解析: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2.A解析:石蕊在题述三种液体中分别显蓝色、红色、紫色;酚酞分别显红色、无色、无色;石灰水和食盐水分别加入题述三种液体中都无明显变化。3.D解析:盐酸是HC1的水溶液,溶液都是混合物。4.B解析:锌、铝都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5.B解析:胡萝卜的汁液在三种溶液中都呈一种颜色,无法区别三种溶液,不能作指示剂。6.均无明显变化变红色溶液变浑浊,红色变浅(或消失)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优效自主初探】知识点一1.Ca(OH)2苛性钠火碱烧碱熟石灰消石灰大量的水冲洗硼酸造纸纺织油污石灰乳硫酸铜酸性土壤2.水分潮解干燥剂知识点二1.变蓝变红知识点三【高效合作探究】要点突破[探究一]1.(1)提示:是;因为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提示:取少量该NaOH,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NaOH已变质,化学方程式为3.提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将鸡蛋壳表面的小孔堵住.起到保鲜的作用;化学方程式为【例题1】B训练[探究二](1)提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C.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