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体会: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提升财政治理效能.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体会: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提升财政治理效能.docx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体会: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体会: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编辑: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体会: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体会张耀民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年度增长目标设置为5%左右,与去年一致。这一目标的提出,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为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提高财税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瞄准问题,找准方向,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基础。一、加大实现经济增长5%预期目标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0年增长率下降到2.3%,2021年经济恢复增长到8.1%,2022年增长率为3.0%,2023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恢复与稳住,在三年疫情冲击后开始修复和恢复增长,同时,稳住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实现了5.2%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但这一成绩毕竟是在2022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取得,较之去年,今年提出5%的预期目标更具有挑战性。正如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一)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加快新型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作为了2024年的首要工作任务。当前,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为此,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1.要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保障,支持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成为创新主体。2.要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在重要产业链中的龙头中枢作用。(二)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政策总基调。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此规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如房地产三大红线的实施即是一例。2020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地产企业提出的所谓房地产三大红线,即:(1)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预收款)/(总资产-预收款)不得大于70%;(2)净负债率(有息负债-现金)/合并权益不得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货币资金/短期及到期有息债务)不得小于1倍。根据“三道红线”的触线情况,将房企分为“红(触碰三条红线)、橙(触碰两条红线)、黄(触碰一条红线)、绿(未触碰红线)”四挡,不同档位的房企分别执行不得新增有息负债和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10%、15%等不同的借债标准。由于对房地产断崖式下降的影响估计不足,“三条红线”实施后,房地产业遭遇非常严重的危机。为什么老百姓不买房了,和疫情、和有钱没钱没有太大关系,有关系的是,房企一断流,流动性没了。房地产制造资产,有了资产可以拿去抵押、借钱。反之,如果房地产信贷收缩,整个社会的信贷也会跟着收缩。老百姓是理性的,当企业流动性不行,可能要倒掉,买期房可能烂尾,老百姓看到了供给侧的风险,所以购房意愿大大下降,这给经济复苏增加了难度。在学者和企业家的不断呼吁下,虽然房地产政策做出一些调整,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恢复并重建投资者信心,仍然是个未知数。所以,今后应尽量避免类似“三条红线”的政策再次出现在任何一个行业。二、坚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运用好财政政策的空间当前货币政策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小,因为货币政策传导存在不畅通,同时当企业们担心需求不足,即使资金成本再低,企业加大投资的意愿也比较低。这时候,要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赤字的设定兼顾了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性。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赤字率设定在3%,与去年持平,大幅低于纳入去年四季度万亿增发国债之后的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加1.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3.9万亿元)较去年只增加1000亿元,一些声音据此认为财政政策的力度并不大。但综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的安排来看,20